“也只有高家似乎還有些實力。
不過高家氏主家攀了皇親,若要出面,始終不太妥當。
于是高樹生前輩便想,想由他來聚些人氣,看看是否能得到諸派支持。”
小龍王對此事本是外人,故而看得最為通透。
聽了殷色可這番話,嘿嘿一笑,冷嘲道,
“看兩位姑娘被款待了數日,相必高家在這場師門宴上必是收獲頗豐咯?”
高飛雀看上去并非是個老于世故的那類人,此時面上明顯有些掛不住,忙辯解道,
“不敢,不敢。只是眼下門中確實也沒有什么更好的選擇,
崔呂兩家,自顧不暇;
齊檀后人,花稀葉寡;
王虞二氏,舉族南下;
蓋坤陳伯,淡泊如霞;
至于慶氏一脈,自然盡在少俠!”
別看這高飛雀其貌不揚,一張嘴還自帶韻腳,挺能掰啊。
他說到這里時,特意對慶云抱了抱拳,
“當然,如果慶少俠有意執本門牛耳,附上代檀君遺蔭,自然也可商量。”
那高飛雀看似是在說這議定檀君之事可有慶云一份,可是附父輩之蔭云云,著實激起了慶云的骨氣。
他果然眉頭一皺,厲聲答道,
“慶云年輕資淺,怎會與諸位前輩爭位。
師叔可莫再用父輩的事情與晚輩打趣了。”
他這句話答得極快,話一出口,就惹來了六道目光。
小龍王,采亭,色可這三人心中此時都是一般心思:
哈呀,這可真是個毛頭小子。
人家想騙的還不就是這句話?
》》》》》敲黑板時間《《《《《
前文我們講過了上古三代的姓氏用法,接下來我們要講一講名和字。
姓,氏,名,字,在古代各具意義,在秦代姓氏合一,大清亡后名字也變成了一個詞匯。
在前文我們介紹朱惠——朱僧生的時候,曾經用到一個詞——以字行。所謂以字行,就是用字來代替名,作為行走“江湖”的代號。
除了朱僧生,目前已出場的李挺字神俊,胡國珍字世玉,高翻字飛雀的稱呼設定都是這個道道。
名,乃生時父母所取,得自神智未萌。
字,理應得自冠禮,由自己決定。當然在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前輩,師長,君王,上級提前賜個字,那晚輩,學生,臣子,下級為表敬意也很少有不接受的道理。
但從理論上來說,名乃得自先天,字可后天更易,這其實和姓氏的關系也有幾分相像。
姓,乃是先天族群烙印,用以別婚嫁,是無法選擇和改變的。比如秦,趙均嬴姓,王族是不能通婚的,如果電視劇或者小說里提到秦趙通婚,或者是姬姓國間相互通婚,那就是,嗯,你們懂的。(比如:晉文公,姬姓。其妻妾史氏記載較為詳細,如:文嬴,偪姞,季隗,杜祁,齊姜,懷嬴等,均非姬姓。)
氏,是隨分家,封地,可以后天改變的。我們之前舉過為何衛公孫鞅會變成商鞅的例子,就是這個道理。
總的來說,姓,氏,名,字共同組成了人的代號。既然是個代號,那也就可以被各種“綽號”,“渾號”,“外號”,“別號”所代替。因此,號的使用,是可以替代整個人物稱謂的,比如本作中的陶弘景,號“華陽隱居”,那邊可以稱華陽先生而不名了。
字,號都是后天可以自取的。有許多人為了彰顯自我,體現自己沒有借助家族的力量,喜歡用后天自取的代號,這就是所謂闖“字號”。其中那些以字代名“行走江湖”的,也被稱為“以字行”。
“以字行”的陣營當中有許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管仲,伍子胥,項羽,張仲景,房玄齡,薛仁貴,孟浩然,羅貫中,唐伯虎,胡雪巖,辜鴻銘,等等等等,甚至新中國的劉伯承元帥,都是如此。
所以對于一個古人,知道他的姓,氏,名,字和知道他的正確稱呼并不等同。要正確的稱呼一個古人,或者由文字記載反推其姓氏,名字,都是需要全面考證的。
最后兩個小貼士,僅為文中人物做一些小的補充:
1.竟北魏一朝,被受予九賜的權臣并不多,只有五位,但都是死后追贈,生前無人得全部九錫。這五位人臣冠冕在本作中或多或少都會提及,分別是馮熙,劉昶,胡國珍,元澄,以及爾朱新興的后人,大名鼎鼎的一方梟雄爾朱榮。
2.八百比丘尼在大多數日本傳說中都以高橋為氏,而有如此長久歷史的高橋氏僅紀氏武家石見高橋氏一支。為何出現八百比丘尼與不知火麻衣(舞)這兩個人物?嗯,自有大用。本作的真正大Boss還沒有顯山露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