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愿帶本部兵馬鎮守成皋。
無論梁國有何異動,不使秋風過此關。”
晉時成皋關,乃是洛陽東屏,
北臨黃河,南望嵩山,東臨汜水,
向西則是一片坦途,直通洛都。
踞此可拒齊梁之地,失之則洛陽再無險可守,處境危殆。
此關在漢代喚作汜水關,周名虎牢關。
(筆者案:《三國演義》謬將一關拆作兩關,徒增笑耳。)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破司馬家家主塞王司馬欣于汜水關下,羞辱性地將其斬首二度,又據此險關與霸王約以鴻溝為界,方有后世楚河漢界的典故。
此戰乃是劉邦扳平劣勢,將楚漢拉入均勢對抗階段的標志戰役,汜水關也因此役名揚天下。
但是晉代司馬氏也因此羞提汜水,
將汜水關易名成皋關,
與函谷,孟津,伊闕并為洛陽四御。
“成皋關嗎?成皋,乃是昔東虢封邑。
東虢公荒淫放誕,寄孥于鄭,終失其國。
晉人以此命名要隘,也是一般荒唐。
其后洛都之陷恐怕也正是應了東虢之讖。
朕聞穆天子嘗豢虎于此以攝徐夷,
彼虎牢之名,方彰盛世之威。
李沖!”
隨著魏王一聲喝,群臣陣中便踱出一人,俯身便拜,
“臣應喏!”
此人雙鬢垂霜,魚尾高揚,已非少年,
但那方鼻闊口,劍眉龍睛,三縷神仙須,依然勾勒出一副美男形象。
若是時光倒流數十載,怕不也比得那玉潤衛玠,傅粉何郎?
魏王不等他跪下,便是一把托住,也是予了十分圣眷,
“隴西公不必多禮。
朕欲復古虎牢之名,還需煩勞隴西公為朕捉筆擬詔。
(筆者案:隋代關名虎牢有實據,至唐時避李虎之諱,再次改名武牢。)
朕將親往虎牢題寫匾額,安南將軍隨行護駕,嘉封弘農伯。”
(筆者案:楊懿死后追封弘農郡公。僅此一點,他的后人可當得弘農楊氏正脈。楊震第八代嫡應為楊佺期,其上歷代均有傳記。而隋書所記,楊堅之祖,楊震八代“嫡”楊鉉,不知為何出走燕北投靠慕容氏,或為旁支,或為續貂,蓋莫知焉。)
此言一出,楊懿,李沖皆是大驚。
前者內心惶恐已勝過感恩之情,忙伏地奏道,
“陛下!梁國若有異動,虎牢首當其沖,望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