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氣到底是物質,還是無物?
如果氣也是物質,那么它是不是可以托起東西?
人類是不是可以在云端飛騰?
華陽先生答:炁有名。鳥翔空,魚翔淵,其道一也。炁可載物,鳥翼鷹翅如舟底槳帆,其用一也。公輸飛鳶,騰云攀霧,蓋非虛也。
就是說空氣也是物質,鳥兒和魚的運動原理相同,鳥翼和舟船的作用相同,魯班曾經制造飛鳶,那可不是騙人的。
老神仙又問:金球與鐵球同范,同時同處墜落,孰先,孰后?
這個問題的答案,暅之自己就知道,
同體積的金球與鐵球,雖然重量不同,但下墜速度是相同的。
因為在祖氏觀星閣內,就有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制作的銅珠鬧鐘。
當時父親就曾經用這臺儀器做過實驗,換上不同重量的金球銀球鉛球或者鐵球,自同等高度下落擊響銅鐘的時間,完全都相同。
關與這次試驗,華陽先生作為父親的知交,多少也有耳聞。
果然,華陽先生就引用了他們祖家的機械和試驗結果回答了老神仙。
老神仙又追問原理。
華陽先生又答道:《墨子》云,力,刑之所以奮也。又云,力,重之謂。下與,重,奮也。其重不同,下與奮恒,衡奮等勢,其速必同。
這一段華陽先生曾經向暅之解釋過,墨子認為力的本質是引起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程度,他影響到速度變化趨勢,也就是奮。
重量本身就是一種力,他形成一個向下的奮,墨子稱之為“下與奮”。
華陽先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認為無論多大的重量,產生向下的奮都是等同的。
如果高度相同,下與奮必相等,不同重量物體掉落到地面的時間也必然一致。
讀到這里暅之大概明白了,這些信箋都是老神仙精心節選出來的片段,都是一些關于重力,浮力,升力這些與飛行器具相關的基本知識探討。
有了這些理論,在經過一些模擬測試,飛鳶的許多精準數據,就可以計算了。
比如墨子提到的那個下與奮,只需鐵球矩尺和沙漏,就可以計算出來。
再通過綴術擬合數據,就可以完整的計算出物體自由下落在不同時間點的狀態。
(筆者案:這個設定不是漏洞,關于綴術的內容后文還有詳述。用綴術推導函數的方法是否存在,我們還是留待日后揭秘。)
一旦主要運動規律可以納入數學范圍研究,對于暅之來說,那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完成飛鳶的把握,自然已是萬無一失。
暅之立刻決定,這幾天就留在太室山,不走了!
誓要將飛鳶與王屠飛天椅在這幾日內合并復原。
就在此時,屋外傳來一陣喧鬧。
寇冠云引了蕭衍,太史叔明來與諸人相見。
白云觀主對著暅之頻繁使著眼色,那意思就是,咱們之間的誤會私下解決,可別在外人面前撕開了談啊。
其實就算他不說,諸人也早有議計,說不得要護了莫愁姑娘的清白。
今晨蘭若寺里保惠刺駕,毒倒西河王,也是鬧騰得雞犬不寧。
事涉北朝兩大王牌密部之一,蕭衍也略感興趣,
他得知慶云等人曾在現場,于是便想拜會諸人了解一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