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是他。”
一個聲音自屋外傳來,眾人不禁都是心頭一震。
在座諸人如蓋坤,小龍王,慶云,都是耳目聰穎之輩,竟然無人察覺有不速之客的到來。
門外秋風瀟瀟,落葉漫卷,眾人紛紛將目光聚焦在門口,雙拳緊握,
有的手按劍柄,有的暗自運氣,均是一副嚴陣以待的架勢。
一襲灰布僧袍映入眾人眼簾。
所有人都感覺來人似乎很熟悉,但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
元法僧忽然拍了拍腦袋,
“你,你是藏經閣院里的掃地比丘。
當日調換藏經閣人手的時候,寶念大師特別關照過馮保義,將你留下的。”
掃地僧口宣佛號,合十施禮,
“小龍王居然記得貧道,幸何如之。”
殷色可哪兒管他是誰,一眼不合就是懟,
“你,你為什么偷聽我們說話。”
“誤會,誤會。
貧道只是碰巧過來,本有要事知會小龍王。
不想竟拂了諸位貴人聊天的興致。
罪過,罪過。”
那老僧話說得客氣,不像是有什么敵意的樣子,
于是慶云也和顏應道,
“大師剛才聽到我們在談論檀宗前輩,似乎有所異議,可否不吝見教?”
老僧呵呵一笑,
“我對蓋先生和小龍王的判斷并沒有異議,只是認為殷姑娘的猜想有些草率。”
這句話無疑已經表明,他已經悄摸摸地聽了半天,都沒有被眾人發覺……
此人功底恐怕不在蓋坤之下啊。
慶云心中雪亮,制止了正要發聲的殷色可,繼續追問道,
“大師既然如此說,怕是和檀宗也頗有淵源吧。”
》》》》》敲黑板時間《《《《《
這幾章出場了許多神奇人物,我們從誰開始說起呢?先挑幾個配角講清楚吧。
王敬則,王紫霞,咦……小說里寫得玄乎刺啦的,一看就不像是真事兒。這個怎么說呢,史書里就是這么寫的呀,雖然每位國君出生前基本都會天生異相,但是一些人臣有的時候也會搞些幺蛾子。更何況,王敬則的母親,真的是巫女!王敬則歷宋齊兩朝,均有傳。
《宋書》云:敬則母為女巫,常謂人云:“敬則生時,胞衣紫色,后應得鳴鼓角。”
《齊書》云:王敬則,晉陵南沙人也。生而紫胞,年長而腋下生乳,各長數寸,夢騎五色獅子。
要點:母為女巫,敬則出生時有紫色胞衣(缺氧被古人記錄得多么藝術),誕時發聲較晚,氣道不暢,有鼓角之音(高危嬰兒),腋下生有副汝,長數寸(畸形),這樣的孩子能長大,而且長壽,在古代那可真的是普賢顯圣了,騎個五色獅子啥得也正常。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中一些看似玄奇的記載,也未必都是空穴來風,只不過是因為認知的差別,產生的夸張表述而已。
不過這王敬則也不是尋常人物,活了七十來歲最后也差點有機會問鼎九五。這家伙武功好,會雜耍,耍五六把飛刀扔一層樓高都照樣接住,而且會捉鬼,還是檀公三十六計(檀道濟兵法)的繼承人,是個各方面都很神叨叨的貨色,和我大檀宗也頗有淵源(檀道濟算嗎?XD)。可惜限于我們的故事主線主要在北朝展開,為了保證史實不被破壞,坐鎮會稽的王紫霞只能作為邊緣人出場。否則倒是可以和封魔奴湊一對兒好敵手呢。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喊出“我爸是李彪!”的李灼華。
這個名字雖然是杜撰的,但她的身份,以及他的老爸,那可都是貨真價實。李彪,為君平章事第一人。“平章”這個詞,早在史前殘章《尚書》中就已經出現。平者評也,章者彰也,平章就是臧否之意。如《后漢書?蔡邕列傳》:平章賞罰。蓋其意也。平章被解釋為主理政務,是唐代朝俗,但在史書中最早可以追溯到的同義詮釋,便出自李彪。李彪后來莫名入罪,女兒充入掖庭,《魏書》云:彪有女,幼而聰令。彪每奇之,教之書學,讀誦經傳。嘗竊謂所親曰:“此當興我家,卿曹容得其力。”彪亡后,宣武帝聞其名,召為婕好。說是李彪的女兒特別聰明,經史皆通,后來被元恪納為妃子,在元恪死后出家,為比丘尼。咱們這本書啊,就是把李彪入罪,元恪與李氏相逢,以及她最后出家的宿命一起捋了個因果出來。
不捏造歷史,只為史實寫因果,也是本文宗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