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青囊書》包羅甚廣,不止限于內,外醫道,還包含了聚氣三焦,疏通二脈的練氣法門。
按照華佗的醫道,藥石針砭為下,養生強體為上。
練氣,吐吶,五禽戲與飲食搭配,
長期的調理,才能保證人的活力。
健,方可康,等到你找到醫生來幫你康復,那已經悖離了“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根本道義。
盛世之極,是人間無圣人;
醫道之極,是世上無醫生。
所以扁鵲不敢自稱名醫,而他的神醫兄長卻其名不著。
陶弘景由上午一直讀到深夜,不曾進食休息,
他在紙上謄記的小抄也已經積壓了數十頁。
暅之一直守在旁邊為老師磨墨,老師不去休息,他也不敢離開。
最后暅之見全元起著實倦了,這才提醒老師仍坐在別人房里。
陶弘景尬笑了幾聲,但就是挪不動腿,直到全元起告訴他可以將書借去看,這老道士才興高采烈地的收拾起眼前一攤黃紙。
臨出門前,華陽先生塞了一張方子給暅之,囑咐他照方抓藥,為慶云術后條理。
有一說一,在醫學理論研究這方面,陶弘景絕對是曠古爍今的幾位大能之一,遠非全元起可比。
也許斷病主刀全元起確實強了他一線,但是歸納藥理,總結藥方,陶弘景的功績可謂澤被百代。
他讀書半日,悟出的這一劑方,便是日后益氣理虛降肝火的標準答案:
黃耆,人參,甘草國老為君,
黃精,葳蕤,蒼術為臣。
暅之知道老師的脾氣,若是沒有必然把握,定不會將方子交到他手上,于是便歡歡喜喜下山抓藥去了。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暅之按照老師的方子煎藥喂服,明顯已能感覺到慶云的四肢回暖,淤青散去,那種久違的生命氣息似乎又被重新拉回了軀殼。
午時三刻,陽氣最上時,慶云嘴唇翕動,已經逐漸恢復了知覺。
晚間,慶云雙目已可張開,只是人尚虛弱,言語吃力,
全神醫閉門禁人打擾,一概不得探視。
又一日,慶云神志復甦,起身如常,除了創口疼痛,以及換肝后的水腫,各項機能已無異常。
他堅持要下地行走,卻被眾人攔住,非要讓他在依方調養幾日。
七日之后,除了不能劇烈運動拉扯創口,慶云往日神采已復,健談氣順,食欲極佳。
想那七天之前,慶云已經被下了藥石無回的斷語,沒想到全神醫的神術硬生生將他從鬼門關里拉了回來。
這重生之喜,怎么也是要慶祝一下的。
莫愁姑娘這幾日臉薄不肯露面,卻也一直關心著慶云的消息。
這幾日他知道慶云的身體逐漸好轉,早就在暗自張羅著這一桌大宴了。
莫愁姑娘的手藝不輸御廚,
那日在虎牢關有人向魏王報告莫愁府上私自開宴,魏王特別招來小龍王詢問此事,卻只問了一個問題:菜色何如?
聽聞小龍王一番盛贊,魏王便私下里邀請莫愁為水陸大會代庖當日午膳。
魏王以及諸國使節所食均出自莫愁的素手,所以他們才沒有向那些禁軍一樣遭到混入御廚房的抱大僓算計。
兩次筵席其實都是莫愁倉促為之,并沒有時間提前準備特別的食材。
但今番就不同了,在尋常菜色的基礎之上,我們的五星米麒麟大廚李莫愁又添了一些自己獨創的菜品。
她專門到鎮上尋了羊羔坐臀、小豬耳朵、小牛腰子、獐腿肉和兔肉,將它們打成肉末混合辛,香一并腌制,灌入腸衣,塑為肉條。
羊臀肥厚,得其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