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敢蒙魏王召喚,不知有何見教?”
陶弘景依舊是紅光滿面,
他這個南朝散人,見了北朝帝王依然可以不卑不亢。
“前日虎牢刺駕案中,有道門中人參與,華陽先生是否知曉。”
“嗯,確實有我道門中極為重要的人物參與此事。
若不為此,貧道也不會出現在這里。
不使道門卷入政爭,是道門一向的原則。”
“但是如果天宗天尊就出于道門呢?”
“哦?魏王已經將天尊的身份挖出來了?”
“怕是**不離十。
只是其人出自道門正宗,朕委實難決。”
“哈哈,出世求道,入世求法。
政爭乃是入世之事,自有王法。
我道門雖大,若有作奸犯科者,其咎由自取,
魏王無需問貧道的意見。”
“如此甚好,朕先謝過真人。”
其時道門大宗有六,
茅山龍虎,天師終南,玄都西山。
茅山宗,也就是南天師道,因為陶弘景的存在,無可爭議的是當代道宗正流。
寇冠云的北天師道曾經也是大魏國教,當日聲勢之大并還在南派天師之上,
但是自北朝改宗崇佛,北派天師便已屈居擁有張天師血脈傳承的龍虎宗之下。
終南山中的張氏分支也號稱承自三代張天師張魯衣缽,是五斗米道遺存,與隴西李氏的玄都觀并為百年大宗。
西山宗又稱凈明道,是衣冠南渡以后幾大道門世家抱團取暖的產物,
魏晉年間因西山十二真君聲名鵲起,儼然大派。
道門里這顆企圖入世搞風搞雨的老鼠屎是誰,陶弘景心中其實一清二楚,卻也并不相信那人有資格成為天尊。
但是陶弘景身為道宗宗主,也有他的驕傲。
魏王要對道門分支動手,向他打招呼,是給他面子。
他可以賣魏王這個面子,也不得不賣這個面子,
但他卻并不愿意從魏王口中聽到任何細節。
他現在畢竟是道宗宗主,有義務翼庇天下道宗,如果他知道了魏王的具體計劃而不據理力爭,難免落人口實。
所以這段對話淺嘗輒止,魏王知會過陶弘景,而后者亦不置可否,
后面的事情,魏王便可以大膽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