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通一聲,兩名壯漢撲在一處,滾作一團,哼哼唧唧半天爬不起來。
慶云將心理分析引入武學,又偷了個巧,讓對方兩人互為累贅。
但是旁人只看到他以一只竹筷在電光石火之間放倒了虞氏兄弟,這種沖擊力不言而喻。
虞氏兄弟在檀宗年輕一輩中已是佼佼,二人聯手仍非慶云一合之敵!
四周驚呼之聲瞬間響起,可慶云面上卻無半分喜色。
他把雙眉蹙在一起,向檀宗諸子坐席望去,
似乎已感覺出氣氛有些不大對勁。
》》》》》敲黑板時間《《《《《
肉毒桿菌,是存在于腌肉中的常見細菌。肉毒素是天下奇毒,比氰化鉀的毒性要高萬倍,那么是不是吃腌肉必死呢?當然不是。肉毒素并不是肉毒桿菌本體,而是肉毒桿菌尸體經過腸道分解后的產物。古代關于金汁再利用的情況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印度黃染料,麝香貓咖啡……包括提取肉毒素,嗯,就是這樣子的。
接下來進入正題,數學之后,我們要談歷法。所謂歷法,有陰歷,陽歷,陰陽歷的分別,簡言之,就是這套歷法是以月亮觀測為主,還是太陽觀測為主。所有的歷法都不外乎是為了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如何定義年,如何定義月。日的概念因為和切身感官關系最為密切,所以不需要由歷法來界定。
關于年的測算主要有兩種(其余相對少見的測算方法暫時略去。)
回歸年,用節氣分點至點確定太陽回歸黃道固定位置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準確推定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時。為中國歷法使用。
恒星年,從天文角度計算實際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這種方法,嗯,就是時間計量上可以以相對較準確的定義年。恒星年為西方歷法使用。
關于月的測算主要有三種:
朔望月,月相變換定義實體月。為中國歷法使用。
恒星月,根據月亮和恒星位置的對比,確認月亮實際繞地周期。在中國歷法,印度歷法,古巴比倫歷法中都有體現。至于中國歷法如何同時體現朔望月和恒星月,稍后有詳述。
拍腦袋月,將每年天任性分攤到12個月,如果那個月不吉利(比如二月是西方習俗砍頭月),那就少幾天。如果那個月份有紀念意義(如八月,奧古斯都月,國王月),小月大月逆轉一下也可以。這就是現代西方歷法的定月原則。
從上面兩點我們可以看到,西方歷法是以恒星年為基準的歷法。這種歷法的好處是紀年準確,容易學。也是現在世界較為通用的歷法。這種歷法的作用特別單一,就是紀年。月的概念在這套歷法里幾乎沒有意義,星期的概念也沒有體現出來。
中國歷法之所以又有農歷之稱,是因為中國歷法是侯時歷,本身就是為了計算節氣,指導農時,觀測朔望而成的歷法。因為中國歷法同時兼顧了日相和月相,所以中國農歷是陰陽歷而并非我們常說的“陰歷”。這套歷法的實用性很強,但缺點同樣明顯。因為日,月相的時記是不同的,永遠存在誤差,無論是十九年七閏還是二十年七閏都無法完美調和。所以這套歷法需要依靠實際測量經常修正,在中國歷史上,每朝必修歷,過個幾百年總會修一次。我們目前使用的其實是1929年民國政府所修的紫金歷。這套歷法的實用性很強,按照日期可以知朔望,節氣,農時。但是缺點就是使用復雜,需要定期維護,所以不易推廣。
對于中西歷法筆者不做優劣對比,但從歷法制定的角度來說,西歷確實是一套比較任性的歷法。
最后我們主要講一下星期的概念。星期這個概念究竟是那個文明先提出的,如何出現的?前文其實已經講過,星期是根據恒星月,27/28日分野制定的。歷法中引入恒星月的,有中國歷法,印度歷法和古巴比倫歷法。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在中國歷法中,恒星月的規律我們稱為曜日。恒星月月相輪回二十八宿,以二十八顆恒星定位,分為四個區段,每個區間為七天。道家的值日神,就是這么定義的。天象中月相一次回歸,將依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曜輪回四圈。所以在中國歷法中自古就是有星期概念的,只不過我們以四個星期為一個單位,在黃歷中以二十八個稱號輪替。但是熟悉二十八宿的人,都會知道二十八宿分四象七曜的概念。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四象之下,各有一個七曜的輪回。
印度歷法取二十七宿,因此他們只能用九曜,三輪為一月。所以在印度歷法中不但有金木水火土日月,還增設了羅睺,計都兩顆虛擬曜星。之前很少看到有人解說為何印度用九曜,東亞其他國家用七曜,只能說是關于東方古代天文學知識現在研究的人真是不多了……哎。
古巴比倫歷法其實非常含糊,他們用三十顆星標定月相。在恒星月和朔望月之間界定有些不分明。但是西方的星期,的確來源于古巴比倫歷法關于恒星月的觀測,以七為周期。在最初的古巴比倫歷法里,也確實是以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星輪回來定義“星”期的。可是傳入西方歷法中,周的概念已經脫離了“星”,與神學結合,以神名定七日。現代西方歷法的所謂星期,與“星”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星期是歷法當中對于恒星月的體現,現代西方歷法其實已經拋棄了這個概念,只保留了七日這個周期的名字,而東方歷法則通過七曜值日保留了星期的靈魂。當代日本以曜日定星期的辦法其實是最準確地還原了東西方歷法關于“星期”的對應。
之前西方學者曾有論點,中國的曜日也是從古巴比倫歷法演變來的。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謬論,證據有二。
一,古巴比倫用來定星期的三十顆星,和中國用來定曜日的二十八顆星重合率極低,目前能確定的只有三顆。
二,按照二十八宿的赤經(赤道經度)排序,牛宿在女宿前。牛宿本對應牽牛星,女宿對應織女星。但是現在牽牛星,織女星同在牛宿,且織女的赤經更前。牽牛星與織女星在天文位置中的對掉發生在公元前3000~3500年。(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竺可楨《竺可楨全集第二卷》)所以中國基于二十八宿歷法的誕生,至少也是在公元前3000~3500年之前,比古巴比倫不完整歷法的誕生時間還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