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血陣在風中便如初雪逢陽,加速蒸發!
嘩啦!嘩啦!
陣中的另外兩具干尸受到笑聲和山風的雙重威壓,也紛紛癱落。
另外三名活陣眼也受到了驚嚇,連忙棄陣起身,收兵一處。
而此時心靈震撼最大的,還是祖暅之。
那是華陽先生,是師傅,他沒有死!
聽著這陣笑聲,他應該還有余力!
暅之立刻棄了與敵人糾纏的念頭,快步奔向大陣中央,古楓之下那道單薄身影。
慶云則保持警戒,面朝著三名布陣人,亦步亦趨向古楓下靠了過去。
劍神一笑驚天地,哪容魑魅再猖狂!
霧霾散盡,陶弘景緩緩張開雙眼,目光炯炯,瞪視對面三人。
他微微調整了一下氣息,吐氣發聲,音色一如往常,
“張重!今天你沒困死我。
下次相見,恐怕就是你的死期。”
》》》》》敲黑板時間《《《《《
看過第一零一章(上)章節后彩蛋章的同學應該已經看過作者在文章開書前手繪的洛陽周邊地理形圖了。這本書的地理考可信到什么程度呢?一山一水,一城一關,每一所寺廟,每一座城門都有典有據。浮戲山與伏牛山的山景亦然。千年古楓,天門,都是真實地標。
之前在講青魔手時我們說過一些關于共振的基本原理,事實上,共振可以引起橋梁倒塌,雪崩或者山崩。雪崩甚至可以被聲波引發,這些都是常識。張衡(張平子)的候風地動儀,其實利用的也是同樣的原理。我們國家有一位著名的地震專家中科學院士曾經說過一句話,說地動儀的模型還不如在房檐上吊一塊肉……筆者在這里不是有意攻擊誰,筆者只能說做研究和做設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很多人認為做研究的人學歷高,一定都是天縱奇才,其實接觸的多了,就知道也不盡然。研究做的也是許多日常的,實質性的工作,偉大的學者不一定就是創意天才。所以這位老院士明顯沒有get到候風地動儀的點。候風地動儀現在還沒有被成功復制,原因就是復制者都希望用一根銅軸對各種頻率的地動起反應,產生共振,這是癡人說夢。候風地動儀在當時要做到準確,那么它的共振應激范圍就需要是一個波段。也就是說這個地動儀的探測軸必須是一套組件,對地震的常見波段都會起反應,無論那一截震動,都會觸發機關。這個設計并不難,就是一套簡單的多點觸發轉換結構。原理的確就是這么簡單一個原理,就和再牛的吊車用的都是杠桿原理,再強大的動力裝置用的都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但是復雜機械的knowhow無外乎就是精度,效率,適應范圍這些問題。所以類似這種地動儀不如房檐吊肉的理論呢,估計也是院士先生私下的一些打趣話,不宜由媒體斷章取義,惡意散播。
在本節又出現了許多玄乎其玄的東西,我們先從青帝太昊和白帝少昊說起。筆者一再強調夏商周以上為盟長制,只有單于一樣的盟主,沒有真正封建制的帝王。就算開始分封建制的周朝,也只能算是封建的雛形模板,因為周王室對于諸侯國的影響力很小。不了解這一點,很難理解上古史的脈絡。比如蚩尤,就是類似單于的盟主,不管他是九個還是八十一個,總之不是一個。他是許多部落聯合推選的盟主。上古時期的所謂“帝”都是我們追尊的稱呼,黃帝也只不過是一群部落的盟長,最核心的就是熊虎六部。五方帝王(不等同與五帝)就是受到這種文化影響遺留下來的設定。青帝太昊,其神青龍,君臨齊魯,所以在這片大地上才會產生青丘,雷澤,空桑這些地名。昊天司命,很多人不明白楚文化里的大司命少司命是誰,就是太昊少昊啊。楚人敬二司命,東皇太一(乙),這些都是上古齊魯東夷部落的先人,后來被姜姓炎帝所逐,散諸南北。前一節我們說道太乙既商湯,既東皇太一。商部落的故地商丘與空桑毗鄰,也屬于這個文化圈。這些崇拜和祭祀的習慣都是姜姓部落入齊魯以前的東夷文化存留。
少昊太昊是伏羲的后裔。有人急了,明明有些書上說他們是黃帝的后裔,你亂講!再次callback,伏羲,少昊,太昊,黃帝其實都不是一個人,而是部落的名稱。這幾個部落里,明顯伏羲氏出現得最早,其次是太昊少昊,黃帝才是弟弟。所以太昊少昊既不是伏羲的兒子也不是黃帝的兒子,而是由伏羲部落分裂繁衍出來的部落名字。這一部分我們在系列后續作品中會有邏輯地重新捋一遍。
伏羲是易之先祖,太昊少昊代表太陽崇拜,這些都毋庸置疑。在本節中提到的河圖,八卦之類聽上去都是東方信仰,怎么最后忽然一個轉折就出現了十字和六芒星?
首先要糾正的是,十字在東方也具有神性,尤其是藏傳和漢傳佛教(包括渡海后的日本佛教)都以十字代表佛。什么?你沒聽說過?因為十字在佛教中最常見的用法是其左旋或右旋以后的符號“卍”和“*”。這兩個符號佛教本來是都用的,代表了十字的旋轉,代表了神性。只是后來因為某著名組織的緣故,現在相對使用“卍”字的人比較多些。
接下來就是六芒星了。我們知道六芒星在西方被稱為大衛星,所羅門封印,是某遠古宗教的標志。但事實上在十四世紀以前并沒有多少猶太人崇拜六芒星的例證。目前只有羅馬某處猶太墓葬的孤例。所以猶太教并不是六芒星文化的來源。這個標志最早的可信來源其實是印度濕婆信仰的分支,一個性力派(就是類似合歡派的教派)的徽記。他們認為對疊的雙三角代表了陰陽結合。對于猶太人來說,六芒星其實也是一種外來文化。按照猶太教的說法,三角形代表了三位一體,兩個對疊的三角形象征神性。對個解釋,我們很難從印度文化里找到源頭,但是按照三才X陰陽的理論,就能最佳的詮釋這個符號在不同文化圈內的內涵。
東方文化當中的**除了上下四方的具象意義,還有許多抽象應用,通常兼匯陰陽。比如武學的“內三合”精氣神,與“外三合”手眼身。三才乘四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得十二(地)支,也是**的一種高級應用,因為六芒星陣其實有十二個交點。根據這個變化,我會在菜單章里我會放一副圖,看得懂的人自然就會明白六芒星陣為什么最終演變成了某西方宗教的根本信仰。
*重要通知——推書《在柯學世界上高中》
本來想在柯學世界愉快的吃瓜看戲過平淡的生活,但生活總是事與愿違,為什么這個打工皇帝會出現在自己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