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得意忘形之際,大約是驚到了藤蔓里藏匿的青蛇,被那蛇兒在屁股上狠狠叼了一口,
“哎呦!你這畜生!
你,這梁子咱們算是結下了。
待貧道道法有成,必誅盡天下青蛇!
哼!”
》》》》》敲黑板時間《《《《《
本節我們講兩則與小說無關的知識點,因為最近在自媒體推送中頻繁遇到,就隨緣分說一二吧。
前回我們分辨過莘莘學子一詞中“莘”的發音,筆者曾對現在的發音繼承規律有所疑問。其實這類發音問題是很多的。最近在一些公眾號上經常討論的一首古詩,唐代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關于這首詩一般有兩個問題:第一,斜字的發音,第二,二句第三字究竟是生還是深。
我們先來講第一個問題,斜字的發音。筆者又要得瑟了,此前我在網絡上從來沒看到過正確答案,真的。討論這個問題的“專家”們,根本就不知道討論古代發音應該找哪幾本工具書作為證據。大多空談而無證。其實答案很簡單,但你不知道方法,就是找不到。
通常這類專家都在xié和xiá這兩個發音中糾結。但這兩個讀音都是錯誤的。
首先要說目前網絡上通行的一個觀點,斜這個字,從來就不讀這個看法是正確的,我們無論看《說文解字》,《康熙字典》還是《廣韻》。斜都沒有xiá的注音。這種讀法毫無依據。那么不讀xiá,xié就一定對嗎?這也毫無邏輯。我們拆這首詩的平仄可以發現,這是一首十分工整的七言絕句,仄起。那么首句要么仄收,要么平收入韻。可是斜字偏偏平收不入韻,這樣的出格很不尋常。當然,僅憑這一點就否定xié這個讀音太過草率,我們還需要找證據。我們會發現,在《平水韻》里,斜被歸入了下平六麻,和家,花同韻。說明杜牧這個字是用對韻腳了。
那么這個現象就很奇怪了,北宋的《廣韻》說斜壓邪的音,南宋的《平水韻》說斜壓開心“麻”“花”的音,而詩又是唐人寫的,到底誰對?掃葉僧經典名句又來了——都對!我們讀古代字書要仔細,每一條都不能放過。《康熙字典》:斜,最后一句是這樣寫的——(《集韻》)又直加切,音秅(茶),意同。直加切按照直觀理解讀zhā,但是我們知道中古混用嚴重。秅茶同音,其后都讀chá。而且茶這個音在《廣韻》《平水韻》當中都與麻,花,家通押。
《康熙字典》畢竟是清代的抄錄作品,所以我們要和宋代韻書比較就要回溯原典,這是求是的必要步驟。我們找到宋代韻書《集韻》,發現斜果然有秅的這個發音。《集韻》兼有了《廣韻》和《平水韻》的結論。那么問題來了,這本書成色幾何,夠不夠權威,能不能干掉《廣韻》?答案是肯定的。《廣韻》這本書雖然是北宋官修韻書,但成色比《集韻》,《平水韻》都低。一是收錄的字少,二是錯漏多,多取舊文。關于這一點,在正史上,大學士宋祁等人就公開聲討過這本韻書。所以宋仁宗才另找了丁度等人重修當時的兩本韻書《廣韻》和《韻略》,這才有了其后的《集韻》。這是什么概念呢?《廣韻》大概相當于36年《辭海》初版,錯漏比比,最后連偉大的開國主席都看不過去,下令重修。《集韻》大概相當于中華書局版《辭海》。其實《辭海》的錯到現在也沒糾完,筆者之前就已經講過。制作工具書是不容易的,我們要求是,就需要比較,要驗其出處,是否與歷史源流一致。
所以答案是不是很驚悚?這里杜牧沒有押錯韻,但入韻應讀chá。這時候有許多南方人站出來啦,筆者不是一直強調南方語言近中古讀音嗎?我們那里斜就讀xiá正好入韻。
醒醒,朋友,醒醒。xiá只是從xié生硬的改韻腳造出的讀音,標準吳語斜字讀ch(i)á,或者cha,雖然和茶這個音還有一點點不同,但也和xiá完全不一樣。xiá只存在于今日洋涇浜吳地普通話,也是典型的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發音產物。
遠上寒山石徑茶,你,讀對了么?
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二個問題,白云()處有人家?此處無正確答案,生與深,應是抄本不同引發的血案。我們只能試圖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境,因為沒有所謂標準答案,所以不可做絕對評判。
白云“生”出有人家,占了兩個權威出處,一是胡氏藏書版《全唐詩》,而是天一版《樊川集》,此處都做生。這兩套書雖然在學術上都很有地位,但是我們必須要認抄版,因為同書不同抄版的內容也存在差異。
其實有關深字的記載權威性也不差。明代御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散佚太多,但是《文淵閣書目》還有存世,其中收錄《唐詩品匯》作“深處”。另外《全唐詩》在《四庫全書》中正式收錄的版本《欽定全唐詩》也作深處。坊間流傳乾隆喜歡改詩,就說這詩也是乾隆改的。不,康熙的時候就是這個版本,而且明朝詩抄多次出現了這個版本。其實關于改詩的事,多半也都是不同抄本間的烏龍。我們長話短說,明清兩代官定詩集收藏的記載都從“深”處。
接下來意境說支持者登場。說白云生處意境更佳。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筆者勉強能算得上是喜歡填些格律詩聊以自嗨的,所以只談一談關于選字的個人意見。
云生處,意境雖佳,但一般指代人力不可至之遠方,如《全唐詩》:斷崖云生處,是向峰頂道。主要塑造的意境是無人處,有仙氣,超人力,常用于指代天際線。
而杜牧的《山行》基本整首詩都敲在了人氣的點上,石徑,人家,坐愛……哎呀,歪了。筆者要講的意思是,山行這本書的主基調是暖的,是沒有離開人氣的,用詞體現的都是凡人身邊觸手可及的事物。在這樣的意境下,似乎深字更符合全詩的主基調。更何況,還有前輩賈島“云深不知處”珠玉在前,此處有典,云深處隱賢。
關于本小節內容的第二點,接受所有反駁。我們最終的結論仍然是,推敲之間,無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