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下的易京寨就像是一支巨大的千層燭臺,瞬間被引燃。
這一次被照亮的,可不只半個天空!
整個大寨都在燃燒!
突襲敵人癢處,打亂對方陣腳,
這本是錦衲王的進攻策略,沒想到對方竟同樣如此反擊,
而且一擊,就令整個大寨渾身瘙癢!
“火起了!王姑娘,帶路!”
呼延雙鞭帶了濟南府和河間府挑選來的保義精兵此時就侯在外面,
為他們引路的正是蕭鋒的俏小姨,曾經貴為南齊皇后的王韶明。
姐夫陷在寨中,不知尚安否?
她早已迫不及待想要確認姐夫無恙。
呼延雙鞭的沖鋒號令一出,她一騎當先,率先沖向了易京外寨防守最薄弱處。
寨中的精銳都被調去了天守,
余下的病弱被大火一激,紛紛蛇行鼠竄,哪里還有戰力?
王韶明對易京寨的每一處哨卡都十分熟悉,
她挑的線路放在平日都是極為隱蔽,此時哪里還會有人察覺?
保義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攀壁登垣,個個健如靈猿。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今夜一戰究竟是誰落入了誰的算計,誰又在針對誰捕獵,
關鍵就在于時間!
》》》》》敲黑板時間《《《《《
為了保持更新的連續性,今天就不做長片大論了,象征性的補充幾個知識點。
再此之前,先鄭重做一個預告。在2020年底,辭舊迎新之際,筆者抽空雙開了一本賀歲小短篇,大概剛剛好一個電影劇本的篇幅,趕的也是當下一個小熱點——《傳武大師,耗子為汁》。這本新書將在周末開更,希望讀者朋友們多多支持。
首先,在這一章節里,我們提到了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兩個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成語,其實出于《圣經》。和塵歸塵,土歸土是一個道理。這樣的語言滲透,是一種相對正向的滲透,所以大家接受得也都比較快。本文在這里引用,一是因為《圣經》當時其實已經誕生,二是因為《圣經》也不是最早得出典,這兩句話最早被發現于古巴比倫法典,古巴比倫人并不是經典意義的白種人。關于這一點,我們之后再詳細展開。最后,在本節中我們其實將它和以暴易暴,犯我者雖遠必誅,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等等同類中文典故捏在了一起,變成了俚曲,僅供一哂。
接下來我們要著重講一下胡床。古代睡覺的地方叫榻,不**。嚴格意義上來說,床這個字是沒有的,古代寫法是牀。這個字漢代就有了,也不能說就是塞外傳過來的,只不過胡人臥牀而不臥榻是一種風俗。所以塞外制式稱胡床。之前提到椅子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引入過胡床這個概念。但是當我們翻閱各種典籍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宋朝以后,人們對胡床的認識產生了很多偏差。有的人認為是座椅,有的認為是長榻,有的認為是馬扎……到底哪個對呢?
《說文》注案:床,安身之幾坐也。鉉本作安身之坐者五字,非是。床之制略同幾而庳于幾,可坐,故曰安身之幾坐。床制同幾,故有足有桄。床可坐……此古人坐于床,而又不似今人垂足而坐之證也。床亦可臥。古人之臥,隱幾而已。
根據這一段,我們還是能夠比較清晰地看出來古代的床是個什么東西。首先澄清一點,古代的幾是用來坐的。《說文》老本認為床就是用來正身坐的,注者認為漏字,這里應該是指幾座。床和幾差不多,但是更矮些,可以坐,可以臥,可以靠,有腳墊,有扶手,這其實就是現在的長椅,也就是現代沙發長椅的簡款,椅面是平的,可以躺人。所以本節里封魔奴的打手拆了兩只胡床,卸了椅背,腳墊當敲門錘,而不是使用床架。
接下來我們再說粉塵爆炸。只要是可燃粉塵,都有極限濃度易引發爆炸,所以糧倉救火,首先要將空氣打濕,杜絕揚塵。麩就是小麥,小麥粉是最易燃的,此外木屑也有相似性質。
金湯池的熏風,自然就是沼氣。很多人認為沼氣生于穢水,沉積在地下,所以密度應該比空氣重。其實不是的,沼氣的主要組分是甲烷,比空氣輕,可以上行。
本節就先講這么多,去為新書趕存稿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