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確實是有客人先入住了。”
“哦。”,酈道元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雖然客有尊卑,但對方既然占了先,也沒有讓人家隨隨便便挪位置的道理。
不過完顏小哥接下來所說的話,卻讓在場眾人都為之一震!
“那邊現在住的是高麗國太子殿下高興安,及其扈從。”
宗婆非和一樂名人表情的變化最為明顯。
宗婆非隨慶云來到黃龍府,固然有當日梁國君子之約的因素。
他接受使團的保護,回到燕北,也應投桃報李,做好地陪向導。
但其實他心中還有另存了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樂名人心思仿佛。
這些年來,高麗部發展太快,向四周迅速擴張。
安車骨水周邊部落或被擊潰,或舉部投降。
扶余滅國。
其北控制范圍直抵黃龍府,
南跨漢江,擠壓百濟諸韓,
東至白山,西臨遼水。
高麗從魏晉時期只能踞山而守,與中原冊封的郡縣雜居,
發展到現在坐擁百城,一隅獨大,
已經成為了白山黑水部落共同的威脅。
四岳本是此地世居盟長,眼看新的霸主已經誕生,將爪牙伸到了臥榻之側,
難道岳帥不應趁勢登高而呼,號召白山黑水諸部聯合在一齊共御強敵么?
怎么,這個時候反倒將對方的太子請作座上客,
難道岳帥要降?
岳帥要是真降了高麗,
那白山黑水就等于是徹底變天,面臨重新洗牌。
屆時受到影響最大的,一定是勿吉,木葉八部這樣的中等部落,
要么死戰至亡,
要么接受重新安置,被拆散成若干小部落,再也無力翻身。
》》》》》敲黑板時間《《《《《
前文大概筆者已經解說過,許多人認為王氏高麗以前的高麗地區叫高句麗,和高麗并非同一概念,這個**是錯誤的。高句麗與高麗語源完全相同,在魏書里所謂古高句麗就叫高麗,沒有什么需要爭辯的。
在本節當中又進一步深挖了東北諸族之間的關系,引出了完顏部。這個時候完顏在東北還未成勢力,是不是出現的有些突兀?對,所以現在只能是個小跟班。
筆者前文說過,黃龍府(扶余府)臨安車骨水(今阿什河),安車骨水周圍的部落既安車骨部。漢代白山黑水部落的劃分,其實是根據地理位置劃分出來的。完顏氏起于安車骨水支流虎水畔,故有出安車骨一說,這主要還是地緣向的詮釋。
完顏的意思是金色,所以后來完顏氏政權國號為金。此外,完顏語源確實出自海東青神,據說是世間第一位女薩滿的尊號。完顏出女真,女真既肅慎,音譯不同。南北朝時稱勿吉,所以本作中的完顏鵬裔應該與宗婆非是同一個大族群。但是女真部落散居,靠山的稱白部,靠水的稱黑部,又有海東海西生熟之分,其實是由若干個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的,不可能相互都認識。
本作當中完顏氏和岳氏之間的這段淵源也并非空穴來風,之前我們就有解說過岳氏的來歷,以及猛禽圖騰說。這個梗,是日后系列小說的重要鋪墊。
在本章下節的開場,岳東鵬和岳驚飛合作唱奏了一曲《烏夜啼》。
《通典·樂五》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于章郡,義慶時為江州,至鎮,相見而哭,為文帝所怪,徵還。義慶大懼,伎妾聞烏夜啼聲,叩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籠嚇嚇不開,烏夜啼,夜夜憶郎來。”今所傳歌似非義慶本旨,辭曰:“歌舞諸年少,娉婷無種則。昌蒲花可憐,聞名不相識。”
所以《烏夜啼》是南朝新曲。在宋代以前的填詞,很少有長短句。所以雖然有曲牌,但填出來的仍然是絕句格式。南朝宋時,詩詞格律還沒有形成,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第一首烏夜啼曲詞居然除了最后一句都可以平仄合轍,與晚唐格律詩非常接近。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曲與音的結合,其實比格律開發得更早。曲詞結合,能將詞在不變聲調的情況下唱清楚,才是格律的根本原理。
按曲填詞,并不是宋代專利。有樂府以來,便有此游戲。郭茂倩《樂府詩集》載烏夜啼共五十五首。那么到了宋代以后,又有詞牌《烏夜啼》。本文中岳驚飛5,6,7,5句式的填詞是根據宋代詞牌制式來的。這是為什么?其實這并不是因為曲子發生了多大變化,而是當時填詞的花樣多了,有人因為原曲節奏太慢,做了攤破,也就是把一個長音破開唱兩個字。
筆者在有時間的情況下也會寫一本詞話類作品,總結這些詞牌格律變化的規律,從而從根本上為填詞的格律活用給出一些參考意見。屆時可能會寫得得更詳細些。
有很多人認為詞牌不易寫,因為要先查格律,反正也背不出。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詞牌的句式根本上和詩詞的馬蹄形結構是差不多的,都是以兩字為單位平仄交替,有些上下句的關系是對(平仄波動互反),有些上下句的關系是粘(平仄波動相同)。這些大方向掌握了,略作分析,就能找出原曲的基本規律,根本不需要去死記硬背。格律從來不是死的,語感的抑揚頓挫以及與原曲的貼合才是格律的根本。
《烏夜啼》的原曲屬清商樂,也稱清樂,當時主要的演奏樂器是豎笛和琴。豎笛,也就是后來的簫,其前身就是孤竹管。孤竹管與早周東北地區的孤竹國,也就是伯夷叔齊的母國有沒有關系?這個直接的證據并沒有,但是《資治通鑒注》有云:空桑、孤竹之韻足以禮神。空桑是地名,孤竹也是地名,孤竹確實也曾經是上古音樂的搖籃之一。
因此本作中關外音樂家岳東鵬以孤竹管吹奏,暗合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