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我們孫吳部落定居艾滸之前,本地生番就有祭天的傳統。
這本就是塞外習俗,倒也無可厚非。
但是,黑水以東,有部落識文字。
他們搭建的廟宇,就叫天宗祠。
只是不知道,這和慶宗主所說的天宗,是否有關。”
慶云曾經聽魏王講解塞外部落對天的崇拜,
所謂天,無外乎胡天馬自達,長生天騰格里……
這黑水的所謂天宗大抵也應如此。
只是凡是總要眼見為實,于是他便追問道,
“附近可有類似的天宗祠?”
賀祭酒道,
“有啊。最大的天宗祠就在艾滸對岸。
黑水在那里形成了一個潴潦,俗稱黑池子。
那里本屬白鹿室韋部落,因此本地人多以室韋語稱之,名曰海蘭淖。
后來室韋部落北遷,一支李姓鮮卑移居到了那里。
因為海蘭的發音與賀蘭相近,李氏便引以為福地建起了天宗祠。
這支李氏部落通中原文字,所書所講均是漢典,對經典所知猶在我們東吳部這幾個糟老頭子之上。
所以,他們又為海蘭淖重新起了一個漢風名字,叫做陳塘。
所為陳者,古舊意也。
他們的寨子,也因而得名陳塘關。
現在的寨主李靖,熱情好客,倒是個值得交往的人物。
黑水這幾日就要上凍了,到時候過江便容易些。
屆時讓大棒槌帶慶宗主走一趟看看也好。”
這幾日東吳部落忙著為岳帥治喪,安置岳氏部落,忙得不可開交,慶云一行倒也因此落了個清凈。
瓠采亭的身體經過這段時間的將養,似乎有了明顯的好轉,可以算得上是出塞以來唯一的好消息了。
又是一陣北風欺人,一場大雪過后,黑水冰封。
慶云知道蕭鋒是要等參客消息的,便囑咐他與酈侯爺留在孫吳,自己一人隨大棒槌去探陳塘關便好。
但瓠采亭卻非要纏著同去,慶云見采亭近日氣色的確不錯,也就半推半就,答應了下來。
大棒槌挑了幾只族中健犬,拖來一只竹排架成的旱地皮筏,邀慶云乘筏上路。
這些充當苦力的狗子慶云并不覺面生,它們都和薩摩耶折袖家中養的那幾只“狼崽子”長得非常相像。
只是這是這種北國特有的出行方式,倒讓慶小哥又開了眼界。
瓠采亭祖上是三韓人士,對這狗拉皮筏倒并不陌生,又為此好好嘲笑了慶云一番,
然后便端出了長者的架子為他講解狗在冬日冰面上相對于馬的諸般優勢。
等到瓠老師上完了課,健談的大棒槌又開始為慶云科普起了陳塘關的傳說。
“陳塘關處于黑水與驚奇水的交匯處。
傳說這黑水當中啊,有一條黑龍,
驚奇水里卻住了一只惡蛟。
這一龍一蛟時常相斗,每次斗法都會引起水患。
在李氏部落到來前,此地連年水患。
當年白鹿室韋便是因為不堪水患困擾,選擇北遷苦寒處討生活。
但是李氏族長來到黑水邊這么一望,指了指河對岸的海蘭淖道:
這里就是龍脈七寸,在此建廟,黑水永安。
果然,自從李氏建寨以來,水患的頻率減少了許多,現在已是十年難得一遇。
于是就有傳說啊,這李氏家主曾經與蛟、龍惡戰,
逐了惡蛟,抽了龍筋,將黑龍王嚇得不敢浮出水面……
哈哈,從此啊,這一龍一蛟就再也鬧騰不起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