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這小子腳下東搖西晃,不知是哪里學來的邪魔外道,
今日就讓你見識見識檀宗步法正宗!”
學孫臏拳,首先要練好孫臏步。
孫臏步乃是當代一切游身步法的鼻祖,主要依靠丁字步軸心的變換,頻繁自如地改變攻擊方向。
》》》》》敲黑板時間《《《《《
可愛的男孩紙竟然真的是武術名家?
對!孫臏的確是武術名家。孫臏拳直至今日仍有流傳,袖里藏拳,象鼻拳,孫臏步是其最顯著的特點。
依上一章所說,這一節我們要辨析一下李靖父子的出身。
今年來盛傳一種說法:中國的塔建筑來源于印度,李靖父子的形象也來源于印度,這些印吹真不知道長的什么腦子。從本作開篇堅持讀到現在的朋友應該對印度古文化幾斤幾兩大概已經有所了解,一個連書寫文字都沒有成形的所謂“文明”,有什么文化系統可言?
塔,是浮屠引申出來的概念,這一點不錯。但浮屠是浮屠,塔是塔。
浮屠就是budda,他的本意是佛陀。供奉佛陀肉身舍利的佛塔,也可以叫浮屠,但標準叫法應為窣堵波(Stupa)。其式樣就是雪區常見的佛壇,形如座鐘,上有尖頂(見彩蛋章)。為了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它的下面有時還會修幾圍臺階,所謂七級浮屠,其級數就是臺階的層數。佛崇七寶,以七為尊。
所以浮屠無論從功能上還是外形上,都和中國塔毫無關系。
但是浮屠這個東西在中國總要有稱呼。塔,就是對于浮屠的一種意譯。《集韻》:塔,累土也。塔在上古中文里就是土臺的意思,后來用以代指佛門塔。
而中國塔式建筑是中國土木樓臺的衍生。在中國本土道家信仰里,因敬天而崇高。殷王受造摘星臺,越王勾踐造瑯琊臺,魏武造銅雀臺,其中都有類似今日塔建筑的瞭樓。之前我們說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落地就接受了道,儒兩家的改造,所譯漢文經文受到了這兩大文化的影響,已經是一種新文化,新宗教,新哲學。不僅如此,佛家寺院的建筑,也按照殿堂樓宇,高低錯落的中式布局進行了改良。
不過,樓臺建筑和塔這個稱呼的融合,確實發生在中式佛教寺院。在中土佛教廟宇里,印度塔一般位于寺院的塔林,存放高僧舍利,遺蛻。而中國塔一般是功能性的寺院主建筑。這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的相關聯系。因此塔建筑出印度說可休矣。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這托塔天王李靖了。很多傳言認為托塔李天王就是佛家毗沙門天王化身?!
證據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位毗沙門天王,這位兄弟確實是引進神,他就是為中土佛道兩家看門的四大天王之北方多聞天王。其佛家形象是一手持傘,一手握貂,是小說《封神演義》中魔里紅,魔里壽的原型。另外,他還有一個形象是持戟怒目狀。
如《周長史昉畫毗沙門天王歌》:降魔大戟縮在手,倚天長劍橫諸紳。
在《封神演義》,《西游記》成書前,毗沙門天王就是毗沙門天王,在中國神話體系擁有獨立神格。沒有任何典籍說毗沙門天王手中托塔,也沒有任何典籍將其和李靖這個名字聯系在一起。
李靖,其原型是唐代同名軍神,風塵三俠之一的李靖。他不但通兵家,亦通道家,曾為道典《陰符經》做注,既《陰符機》。我們之前就說過,道家的神格是天,地,君,師,賢,是一種祖祭文化。李靖作為唐代軍功最為顯赫的人物,出身道家影響力最大的家族之一李氏家族,得入神班,也在情理之中。他在唐代的封爵為衛國公,故又稱李衛公。衛有守衛護持之意,因此仙界托塔天王也是護持仙班的職能。后晉石敬瑭追封李靖為靈顯王,這才是李靖真正的道家神位——靈感天王的正源。
后世有人篡改《真靈位業圖》將毗沙門天王冠名于李靖之前,這是明顯的偽本。本作當中已經提到了《真靈位業圖》的來歷。陶弘景全書不曾出現沙門二字。
還有人指出托塔天王所托之塔是浮屠的象征。你看,咱們為什么要先就塔這個概念掰扯一番呢?托塔天王掌中托的那個東西,你告訴我是浮屠壇?印式浮屠和中國塔完全是兩樣東西。
李天王托的這個塔是有名字的——三十三天黃金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