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嶗山寨破,
丑時,北九水的殺戮告一段落。
寅時,渾身浴血的衛將軍帶著一隊殘兵殺出重圍,狼狽退回城下叫門。
不期城開,敗軍入城,忽然反戈,攻陷南門。
真正的衛將軍早就隨不期而遇一起在終焉谷底化為肉泥。
元瞻事先備好了一名與衛將對于本次將佐依計詐城。
月光昏暗,來人滿面血污,盔甲散亂,誰能辨認的出城下人相貌細節?
卯時,元瞻的主力部隊進逼不期北門。
九水奇兵自南門入城,帶來王仲儉,不期而遇,衛將軍的首級或信物。
辰時,天破曉,程將軍,尤將軍自縛請降,不期城破。
拉鋸十數日,破城在一夕!
慶云的首次軍事行動案,大獲成功。
元瞻本是皇族,并不需要依靠搶功發跡,他亦不屑為之。
在他送入京城的戰報里,如實反映了慶云的作戰計劃對于本次大捷的決定性作用,以及祖暅之臨時制造的戰斗器械對于戰局的推波助瀾。
元宏將奏報丟在案上,輕嘆一聲,“任城王,你認為呢?”
“檀君雖然年輕,但他心思縝密,處事決絕,是名不可多得的將才。祖公子博古通今,精研格致,亦是國之良佐。我大魏若欲有天下,這兩人可萬萬不能放虎歸山,讓它們回返南朝。”
元宏點了點頭,“任城王說得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它們留在大魏!”
“遵諭!臣,會多加注意的。”
元曜凱旋翌日,慶云攜暅之,崔彧同來辭行。
慶云心中惦念四姐與殷師妹的平安,此間事了,便欲西行。
而崔彧也打算回返清河,三人同行不久,便在青州分道揚鑣。
路上慶云偶然想起白山仙人杜晦曾經告誡他,他日若有暇,當一探殷墟尋找機緣。
于是他便向二哥隨口提起。
祖暅之的回答倒是很干脆,“西歸洛陽,本就經過朝歌舊邑。屆時我們一起去探個究竟便是。”
二人一路徑奔朝歌縣,向行人打聽鹿臺舊墟的所在。
“哎呀,小伙子!你們可千萬不要去那種鬼地方!陰氣太重!”
“是啊,以前死于蠆盆,炮烙的,那是多少道冤魂吶!”
“之前也有人好奇,去探鹿臺舊墟,但是都無一生還吶!”
“在舊墟附近有一處谷地,那是沒日沒夜的在響雷,明明無人居住,可是偏偏又經常回蕩人生,可怕得緊!”
“聽老輩一句勸,好奇心還是不要太強!那種地方,萬萬去不得!”
對于鹿臺舊墟的所在,每個人都只能講個囫圇,但是提起那里的種種傳說異相,卻個個口若懸河……
就算天下的人都信邪,祖家郎也不會妄信。
原本祖暅之只是想配慶云來湊個熱鬧的,可是經路人這么一煽風,他倒來了興趣,非要去看看當地到底有什么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