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元那邊安靜了一會兒,回答:“這一大早的,大概在家吧?”
“你們今天要見紐約衛報的記者?討論什么?”李洛直接地問。
“總結B輪融資階段性進展啊。我們上周不是討論過了嗎?公關這事由我來負責。”蔣元坦率地回答。
“我知道。可為什么要見美媒?我們的融資通稿都是針對內媒的。改變公關策略,怎么不知會我一聲?而且領投方藍嶼的引用部分還沒有修改完成,怎么突然這么著急?”
“……”
“你們決定聯系美媒,意圖增加北美投資人那兒的曝光度,為什么?”李洛又問了一遍。她心里已經猜出了七八分,但還是想要蔣元給一個答案。
“……這事兒也不是我的主張……”他有些心虛地說道。
“周詩亦家地址給我。麻煩了。”李洛說完掛了電話。穿衣、出門、去車庫只用了幾分鐘時間。
天空灰蒙蒙地有些下著雨,到底是快冬天了呢。李洛開車出了小區才開始回想郵件里,周詩亦發送的字句。
“最近我也在思考,公司是否應該以更加激進的方式處理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幾家手游公司架構精簡,3-5人的團隊支撐了上百萬用戶的平臺。到現在為止,他們的產品未產生任何營收,所謂的財務估值遠不能客觀反應他們極具破壞性的潛力……”
“……創始人必然不愿意輕易將公司出手。可這不過是一個價格問題。以我們現有的資金,如果再加上B2輪融資,完全可以拿下1-2家,再去仔細剖析他們背后的商業模式和算法……”
照理說,只是一個美媒采訪稿,自己大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等客戶上班了再通個電話即可。只是連著這封郵件里隱約透出的信息,讓她有些坐立難安。公司漸漸做大,抑制競爭的手段自然得使上,可是周詩亦若是把公司戰略變化的信號透露給了媒體,豈不是覆水難收?唉,昨晚難得早睡,周詩亦怎么和匹脫韁野馬似的,這么多戲?
車開到了他家樓下,是科技新區邊上一處條件較好的高層住宅社區,既不是別墅豪宅也不算黃金地段,好在停車還算方便。
停車的時候李洛自言自語:“一個工資是自己開的人,住得還挺低調,值得表揚。”不過她轉念一想,人家肯定不止一處住所啊,估計這套也就是離公司比較近罷了。哪像自己,租個房也住不起工作單位邊上。
她迅速到了周詩亦家門口,可是無人應門。給周詩亦電話,又是沒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