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一瘸一拐地往回走時,碰到了林語。林語對于剛剛會議室里發生的事情仍是摸不著頭腦,湊過來問李洛:“什么是SPAC借殼上市呢?”
李洛解釋道:“其實SPAC更確切地說是造殼上市,和借殼不是同一種操作,但也差不多。幾個基金湊一塊兒,在美國建一個空殼公司,叫做SPAC。這個SPAC只有現金,沒有實體、運營、業務,但是歷史非常干凈。然后空殼公司在紐交所或者納斯達克上市,同時開始尋找收購目標,開展盡職調查。并購完成后,被收購的公司以此獲得大額融資,也變成了上市公司。”
林語有些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復雜去造殼呢?傳統美股IPO上市和這個有什么區別?”
“IPO的申報程序復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要求繁多,審批速度也慢,簡單來說就是門檻高。SPAC操作快,確定性強,門檻低。”
林語挺聰明,這就聽懂了,思考片刻,問道:“那你為什么不愿意亦舟找龍育SPAC上市?”
李洛想了想,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笑著反問她:“如果我告訴你借殼的各種壞處,說我完全出于亦舟長期發展的考量,你信么?”
林語愣了一愣,木木地答:“我……不該信嗎?”
李洛的笑容很干凈。“我的動機不純,你不該信。如果亦舟走SPAC上市這條路,就會找龍育擔任財顧,因為他們才有海外SPAC的資源,而古立不做這方面的業務。”
她直視林語的目光:“所以我當然要勸周詩亦暫緩上市,繼續留用古立。而龍育的馮業又有他的小算盤。我說的話、馮業說的話,都不能全信。”
林語被她這么一通說糊了,拉著她的手道:“李洛,那你拋開財顧的身份告訴我,到底這事情該不該做?什么才是對亦舟最好的?”
李洛望著她幾秒,柔和的語氣里斂著幾分張揚:“你想問的,是什么對亦舟最好,還是什么對周詩亦最好?”
林語被這話熏紅了臉頰,垂眸不再看她,長長的眼睫毛蓋住了慌張。
李洛笑道:“SPAC上市的門檻低,壞處也很明顯。就好比能上主板的公司不愿意去上新三板,大量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都面臨著市值回落、早期投資人急切地贖回資金的問題。
“如果交易架構搭建得不好,股權還會被稀釋得很厲害。像亦舟這么有潛力的企業,僅僅是一時的困難,我不建議這么走。”
“那你怎么不告訴他?”林語抬起頭,臉色擔憂。
“他會不知道?”李洛笑嘻嘻道,“用不著我說。”她走回會議室里,蔣元跟在她身后也進來了。
李洛見他們二人都在,開門見山地說:“周總,蔣總。如果你們執意考慮SPAC的話,古立能做的確實不多,你們不想再合作了我也理解。不過之前那些個擬SPAC上市的例子,WeWork、法拉第未來,你們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