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悅在車上也是話匣子關不上,問林穆是做什么工作的,聽說他是做金融的,又立馬問他對茅臺的股票怎么看,可不可以買。
“唉呀。”阿悅老公不耐煩地制止她。
“你干嘛啊葛寶?你什么態度啊?”
“人家那個是一級市場,不是炒股票的毛悅。”葛寶同毛悅解釋。
“什么一級二級啊?茅臺這么厲害,還只是二級?”阿悅問:“那肯定沒有三級了吧?”
“我平常是不是跟你講,少看電視劇,多看新聞,啊?二級市場,又叫次級市場,是買賣股票的。一級市場……呃……”葛寶一下子也說不出來了,“呃……”
“所以就是二級次一點兒唄?我以為二級好呢。”
“不是,唉喲我的姑奶奶,這沒有好壞一說……”葛寶嘗試解釋:“茅臺它也有一級的時候。”
“……”阿悅徹底被他整懵了,二人只好不再就著這個話題討論下去。
葛寶倒是對于二級市場頗有一套理論。他問起林穆對于中概股的看法,特別想探討一番科技互聯網企業在美上市之后的表現。
“我不相信這個VIE。”葛寶道,“忒不靠譜。”
VIE,可變權益實體(VariableInterestEntity),是境內主體為了在境外上市而搭建的架構工具。
由于境內法律對特定行業(比如互聯網)的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許多中概股都采用VIE架構達到美股上市的目的;同理,如果這些公司想要私有化,往往也得把先前構建的VIE拆了。
VIE這個架構聽著復雜,其實很簡單。目標企業在國外建一個離岸公司,然后通過開設在不同地域的一連串持股公司和五花八門的協議,把經營利潤轉移給這個離岸公司。這樣一來,這個殼就能規避監管,在國外上市。
協議令人眼花繚亂,什么《股權質押協議》、《業務經營協議》、《獨家資訊和服務協議》、《配偶聲明》、《借款協議》,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由于缺乏監管的保護,這些協議的有效性也總是要打個問號。
“一套VIE操作,又是建離岸的殼,又是寫一攬子協議文件,境內境外的法律政策的態度也不明朗。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誰看得到?誰又看得懂?”葛寶抱怨道:“你們就是故意把事情弄得彎彎繞,方便你們割韭菜!”
到了路口,林穆抬手換擋,笑了笑。
“所以你完全不看好中概股?”李洛轉回頭,好奇地問。
“不買!”葛寶一口咬定:“你看看這些年一個個上去的,有多少是假大空地講個故事,把價格吹上去就套現走人?過個兩年,股價跌穿地心了怎么辦?私有化呀!哎~~這一波操作,二級的錢都給誰賺了去?”
葛寶在車里四下里看看,拍著胸脯問道:“兄弟,你這輛車,可不就是我腰包里出的錢?”
“咳。”李洛嗆了一口,只聽毛悅“啪”地就著葛寶的后腦勺就是一拍,質問道:“你說啥?你還在美股里虧過錢?你咋沒告訴我?”
“老婆,這在外面……”葛寶聲音小了一大半,“你能不能給我留點面子?”
“面子?!你錢都給別人買車了,還要我給你面子?!”
“我就是打個比方……”
“你就說,虧沒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