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工作內容很簡單,需要改四五份簡歷,進行兩個模擬面試。這工作量對于李洛來說,比原先在投行的休假期間還要輕松不少。
不過改簡歷這活兒令人有點氣悶。
大部分同學并不是誠心實意地想要把簡歷寫好,更不意圖學習如何把自己的學習、實習、研究經歷清晰明確、有條有理、引人入勝地展現出來。他們只是指望有個人幫他們把草草寫好的簡歷初稿點石化金一番,直接敲開外資投行面試的大門。
好比有一個小姑娘C。C的本科學校不錯,算是藤校末尾的一所,實習經歷并不亮眼,一看就是家里幫忙找的個把金融方面的暑期實習。
上周,李洛花了挺多時間在C的簡歷一稿上密密麻麻地寫批注,比這學生原先寫的簡歷細節還多。
比如說針對姑娘總結的在某一家創投做的行業研究:深入研究美國風險市場的融資規模、數量和方式,對美國風險投資協會數據展開分析,比較各類公司處在不同融資階段的回報率,與同期道瓊斯指數、SP指數進行對比。
李洛的批注如下。
“深入研究美國風險市場的融資規模、數量和方式……”
批注:【具體是哪幾個行業、什么公司、哪個階段的融資?請詳細描述。】
“對美國風險投資協會數據展開分析……”
批注:【哪個時間段、什么行業的數據?用到什么數據分析手段?是否遇到過數據質量不佳的問題?】
“比較各類公司處在不同融資階段的回報率,與同期道瓊斯指數、SP指數進行比較……”
批注:【你的數據分析結論是什么?你研究的幾家公司的回報率與股指相比,有什么不同?更高還是更低?回報率是否穩定?你覺得產生更高/更低回報率的原因何在?你產出的分析結論,對于團隊做出投資決策有什么作用?】
C姑娘還寫了一個投資案例,其中規規整整地列著1)行業分析,2)業務分析,3)財務分析。
李老師再次孜孜不倦地添上十萬個為什么。
“收集十家競爭對手資料做橫向比較……”
【橫向比較的角度和關鍵數據點是什么?得出什么結論?對于投資決策有什么作用?】
“運用波特五力、波士頓矩陣等模型分析公司核心業務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和公司行業地位到底如何?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對于企業自身的估值和你的模型分析結果有什么不同?你的分析結果和團隊最后做出的投資決策有什么不同?】
兩周前,李洛把第一稿修改建議給C發過去。過了整整一周,C才慢慢悠悠地發回來一連串問題。
“李老師,您讓我加項目具體內容,可我和公司簽了保密協議的呀,這不能寫。”
李洛回復道:“不能寫甲乙方名稱這些能讓人立刻辨認出項目參與方的信息,但是你可以寫交易規模、行業、估值方法等等。”
“李老師,你問我做的行業分析對于投資決策有什么作用,可是我做的東西老板根本就沒有看,怎么辦呢?”
李洛耐心引導:“你老板沒有看,但是有沒有讓你和同事們做過行研分享?你總結的內容有沒有被其他pitch材料采用?你收集的行業數據對于你對目標公司的估值有什么作用?”
C沒有再回復,不知道是沒有細節可寫,還是懶得花這個時間,李洛也沒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