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聞言渾身一顫,倒霉催的,第一個奏對,硬著頭皮上前去拜,大冬天的,額頭已經滿是汗珠。
趙禎已然發問“所謂預決算之法,具體如何實施啊”
李定連忙答道“回稟陛下,學生以為,朝廷每年年初,就該讓各個衙門開始做各自的預算,然后交與朝廷審核留檔,按照審核之后的預算撥款,到得年底,再行決算,以留檔預算為標準,進行審核,特別是超支部分,便要著重審核,各地各級衙門,皆可按此辦理,年初預算,年末決算。如此確保度支的計劃性,也確保朝廷款項的合理安排。”
趙禎點點頭“不錯,辦法是好辦法,只是操辦起來,需要無數人力物力,還得要有一個審計衙門專職此事,不過若是真能為朝廷節約出來許多款項,用在這個新衙門上,倒也合算。嗯,此事容后在議,你且退去吧。”
這就完了李定有些不敢相信,一邊往后退著,還一邊出著大氣,殿試這么簡單的嗎
甘奇聽得也是連連點頭,按照這個節奏,甘奇也不必太過擔心了,之后還有蔡確等七人,應該問題也不大。
皇帝一個一個發問,有些人多問幾句,問得那人是滿頭大汗,有些人少問幾句,便是答得一語中的了,讓皇帝滿意了。
甘奇是百無聊賴,因為一直沒有輪到他,他也沒有在朝堂上聽到什么令他耳目一新的東西。
所以甘奇很無聊,無聊得甚至都打起了哈欠,兩眼到處去看,看看仁宗頭頂的那塊牌匾,燙金大字仁德大隆。
看看趙禎身邊的那個小太監,李憲,這家伙以后會是個人物。
看看四周的考生,也看到了程頤,正看到程頤也往他這邊看來,面色之上帶著鄙夷。
甘奇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想看看自己到底哪一點讓程頤面露鄙夷之色。
程頤見得甘奇看向他,便把頭偏了過去,口中喃喃一語“不知禮節,無君無父。”
甘奇又怎么無君無父了那自然是甘奇抬眼到處亂看的原因,不僅直視皇帝,還抬頭去看皇帝上面東西,甚至還抬頭去看大殿屋頂。讀書人哪里有這么不知禮的天子當面,豈能這般做派
一個一個的論文答辯,甘奇也越發無聊,抬著頭真在看屋頂,屋頂上雕梁畫棟,實在美不勝收。中國人的建筑工藝,繪畫藝術,皆在其上。
“洛陽程頤程正叔,上前答話。”
這個聲音,才把甘奇欣賞建筑與繪畫藝術的心思給拉了回來,程頤倒是姿態不凡,至少不是那種緊張得滿頭大汗的模樣,幾步出得人群,上前見禮等問。
趙禎開始發問“你說浮費彌廣之事,癥結在朝廷臃腫,且說上一說。”
“回稟陛下,學生所言,乃是說各地衙門權責不明之事,不僅權責互相不明,還經常有交叉重合之處。比如各地州府衙門與轉運衙門之間,權職往往劃分不清晰,導致衙門之間,有好事就互相爭奪,有壞事就互相推諉。又比如邊鎮之中,許多州府既有經略使衙門,又有知府知州衙門,權職極為重合。若是能把許多職權劃分的更加清晰,那就可以避免人力浪費,如此可節省一大筆俸祿支出,可解決一部分浮費彌廣之事。”
不得不說,程頤這一番話,是有一點道理的。仁宗也聽得連連點頭,卻反問一語“經略使衙門,多是有重兵之地,也是邊鎮多戰之地,為了戰時指揮順利,經略使衙門必然就要有大權在握,知府衙門,自然是處理政務。這并不能算權職重合,此乃戰時權宜之計。轉運使衙門,主要負責錢糧等事,知府知州衙門,不能權力太甚,若是沒有轉運使衙門,一地主官,便是軍陣錢糧在握,如何監管之”
宋朝就是這么有才,一方面文官獨大,不論是在朝廷還是在地方,都是文官獨大,武人都是跟班。但是又怕萬一文官也出岔子呢所以又得給文官分權,管了軍陣,但是把錢糧調度之事又分出去。不過這也自然會造成機構臃腫。
所以程頤只看到了其一,沒有看到深層次的東西。
程頤有些尷尬,卻是又道“回稟陛下,衙門差吏也是靡費之重,明確權職,也可少養一些人手,如此也可減少靡費。”
趙禎嘆了一口氣,有時候就是需要這種誰也不能說話算數的行政辦法,這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防備手段,對于趙禎而言,這是皇帝御下的手段,不說避免什么作亂之事,也至少避免重大欺上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