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頗有些擔憂,說道“老夫私下里見他們,倒也不知妥不妥當。”
這是個問題,狄青這個戰神,之前太過敏感了一些,私下里見軍中將領,容易被人拿到小辮子。
甘奇笑道“可不是讓狄大爺見他們,只需要狄大爺寫上一封書信即可,書信讓他們看完,我便毀了去。”
甘奇早已想過這個問題,但還是要狄青幫幫忙,甘奇要親信,如今狄青在西軍里的號召力與地位,那是沒得說的,只要狄青幫忙,這些西軍漢子必然對甘奇死心塌地。
“還是道堅你想得周到,那老夫就去寫書信。”狄青笑道,甘奇辦事,狄青還是放心的。
狄青一邊寫書信,一邊又說道“其實你也沒有必要讓老夫寫這一封書信,道堅你還是小看了自己,邕州一役,隨我去邕州的那些軍漢們對道堅你的信服的,軍中也都傳你的好名。你要人聽用,我想他們也是愿意的。”
“還是狄大爺您老幫襯一下,如此他們才能對我有真正的信任。”甘奇答了一語,也可以說甘奇還是不那么自信的。名聲好,也不能當飯吃。甘奇是要心腹,真正的心腹,能百分之百信任的心腹。
狄青笑了笑,又道“道堅啊,往后若是朝廷還有戰事,你可不能推辭啊,定要挺身而出。這朝廷里,真正見過打仗的,能打仗的,有勇有謀的官員,唯有你了。往后但凡有戰事,你一定要毛遂自薦,擔當重任。”
狄青人已在野,卻還在為國操心。這個國家,汴梁城里,能打仗的人,在狄青看來,一個也沒有了。唯有甘奇,那是狄青親眼所見,親自傳授,還經過戰場考驗的人,也是狄青心中認為的那個未來朝廷軍事的倚仗之人。
一個國家,不論在什么時候,總要有這么一個拿得出手的人物,否則未來真有大戰,朝廷又派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文官去戰場指揮調度,好水川戰敗雖然已經過去了十七八年了,但是還歷歷在目,十有還會重蹈覆轍。
奈何,奈何這個朝廷,終究還是只信任文人的。
好在,好在出了一個甘奇,甘奇是一個文人,不僅是文人,還是狀元。
“大爺您如此厚愛,我這哪里擔得起啊”甘奇謙虛一語,他是真沒有多想過戰爭這方面,他一直想的是如何改變這個國家,改變社會。哪怕是上次帶著一眾同窗與學生上戰場,他依舊還是往這個方向考量,讓這個時代的文人對于軍人與戰爭多一些了解,以后改革起來,特別是軍隊改革,軍人待遇與社會地位的提升這方面,打下一個小基礎。
狄青忽然停了筆,抬頭看著甘奇,極為嚴肅認真說道“道堅,老夫可不是說笑。遍數朝堂,哪個真正親自指揮上陣打過勝仗的哪怕是韓琦,他又何曾親自指揮過勝仗他又何曾親自領兵上陣廝殺過唯有道堅你,膽氣沖天,指揮得當,謀劃深遠。你不為國出征,何人為國出征”
甘奇看著狄青這般認真的模樣,心中觸動不小,難道自己往后還真要領十萬兵,縱橫沙場甘奇有些心虛,這玩意可不是說笑,指揮幾千人,與指揮十萬人,可不是一回事。這種戰爭的壓力也不是一回事,昔日在邕州,敗了,其實問題也不大,畢竟火峒蠻,也就那幾千人,一戰敗了,還能再來,火峒人對于大宋來說,那是小患,再如何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問題。
但是到得狄青所言的這個地步,那種戰爭,就是決定歷史的戰爭了,決定國家與民族走向的戰爭,這種責任,太大。
狄青見得甘奇未答話語,忽然用低沉而又沙啞的聲音說道“道堅,你低頭看看,看看老夫這信中寫了什么”
甘奇連忙低頭去看,看得渾身一顫,看得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