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甘奇也沒有資格去批評什么事情,因為他就是這種情況的受益者。
所以說甘奇去調查韓琦什么罪證的事情,其實多少有些徒勞無功。韓琦與歷任宰相都不一樣,別人短則幾個月,長則兩三年,都得從宰相之位滾蛋,唯有韓琦,就是能長盛不衰,仁宗朝幾年不衰,英宗朝也不衰,神宗朝還能穩坐相位。
能動韓琦的唯一辦法,甘奇想來想去,依舊還是在皇位更迭之上。
過得幾日,甘奇忽然聽聞了一事,聽說幾個相公在御書房內與皇帝奏對之時,韓琦竟然提出了要多立幾個皇子,以供考核選優。
甘奇又聽人從后宮傳了消息來,說是曹皇后也贊同此法。這個從后宮傳消息來的人,是李憲。有些事情就是這么奇怪,李憲與甘奇,說話沒有幾次,說話的內容都從來沒有超出過公事,兩人甚至連頓酒都沒有一起喝過,卻就是成了盟友。
如今李憲不同了,身為延福宮大總管,內宮里數一數二的權勢人物,如今巴結討好的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別說什么錢財,也別說什么子侄讀書,只要李憲開口,有的是人為他奔走效勞。
偏偏就是甘奇昔日送去的那些錢財有用。
聽到這個消息的甘奇笑了,韓琦這是高招,釜底抽薪的高招,不過在此時甘奇看來,這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來。
帝心帝心,有時候在某些人看來不那么重要了,自己的利益才重要。
選吧,只要皇帝點頭了,那就選,汴梁城里成百上千的皇家子弟,百年國祚了,而且皇家族譜還往前延了幾代,如今織席販履之輩姓了趙,那也是某王之后。
甘奇在這汴梁城里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倒也沒有聽說哪幾個姓趙的聲名鵲起的,不是梳頭踢球的,就是買妾的,又或者是借錢不還的。
家世傳承,三代而衰,見識大的,讀了書的,走了路的,那得有個長盛不衰的家世,遍數京城,無出汝南郡王府右者。
難道再從汝南郡王府選一個若是再來一個看重妹夫甘奇的怎么辦韓相公選不選
不從汝南郡王府里選,也行。是選真的有能力的還是選一個聽話記恩的
選個有能力有野心的,韓琦罩得住嗎指揮得了嗎不怕到頭來想要權傾朝野,反倒成了第一個被清算的人
選一個聽話記恩的老實人,唯唯諾諾的,仁宗是能輕易忽悠的嗎看得上嗎
萬事萬物,福禍相依。
此時的甘奇,樂見其成,那就讓韓大相公來選。
反倒是滿汴梁城姓趙的都
只是這種風聲從皇城里傳出來之后,把趙曙給嚇壞了,一面讓人去約韓琦,一面派趙宗漢來見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