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詠還笑著揮手與眾人示意,這一手,是他故意要顯露的,無他,激勵軍心爾。
狄詠還極為裝逼一語“遼人,不過爾爾,一觸即潰”
“軍師無敵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麻牛似乎也知道軍心可用,又是大喊。
“軍師萬歲,軍師萬歲”
狄詠依舊揮手左右致意,開口大喊“待得戰機一到,某便帶大軍出城與敵決戰,殺他個片甲不留”
“殺,殺他個片甲不留”
“殺遼狗”
狄詠是真要出城的,想勝利,必須要出城一戰,否則敵軍不可能潰敗而走,因為狄詠才是那甕中之鱉,敵人反倒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不愁糧食,不愁飲水。若是久不決戰,圍困下去,狄詠一方反倒是有人心大亂的可能,賊寇烏合,不能把他們想得太好。
要想打開局面,這出城決戰的事情,必須要做。
但是現在,自然防守為要,敵人肯定要攻城,攻城對于狄詠來說也是好事,先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打退幾波,讓敵人威勢盡去,再出城就事半功倍了。
所以狄詠大喊“備戰,守城了,把門板床板都豎起來,敵人箭雨就要來了。”
八千賊軍,興許就狄詠一人真正有對戰爭的實戰經驗。對于攻城的套路熟悉非常,應對措施也準備得很好。
“豎盾”
“豎盾”
城頭之上大喊連連,門板床板案板,甚至吃飯的桌子,都被豎了起來,擋住一個一個的人。
果然不得多久,遼人的反擊就來了,箭矢如雨
城頭上所有人都躲在臨時的盾牌之后,聽著木板叮當作響。
狄詠心中也想,好在敵人也來得倉促,并未真正準備過攻堅戰,若是敵人有過真正的準備,此時必然有投石機這種東西到場,只要有十來具簡易的投石機,怕也能把這幾千賊寇嚇得惶恐不安。
若是有幾具真正精良的石頭砲,也就是一種更為精良的投石機,巨大的石頭砸來,一砸就是一個垛口磚石碎裂,此時城頭之上興許就直接生亂了。要抵御這一類的攻城利器,不僅需要軍漢有非常高的心理素質,還需要指揮者沉得住氣,需要讓守城之兵到城下躲避,待得敵人開始爬墻的時候再上城頭來,這種指揮極為考驗指揮者的能力,一個不慎,機會讓敵人輕易就爬上城頭。
這種石頭砲的威力從來都不能小覷,歷史上縱橫歐亞的蒙古大汗蒙哥,就是在南宋釣魚城被這種石頭砲給打死的。
這些東西,遼國其實都有,因為遼國有燕云十六州,這里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燕趙強兵之地,這里的匠人,制作這些東西都很擅長。
換句話說,遼國一旦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及這五六百萬漢人。不僅僅是戰略要地丟失了,遼國更丟失了真正的生產基地,從鐵甲到兵器,甚至鍋碗瓢盆,再到弓弩石砲,遼國再也沒有了生產這些東西的能力。回到草原與遼東的遼國,就比野人女真高明不了多少了。
說白了,不論哪個歷史時期,游牧漁獵民族要想打敗中原王朝,就得要漢人。蒙古人不僅要漢人工匠,還從中亞與東歐擄掠來了無數工匠。那時候的中亞,文明程度也相當高,攻打金國的時候,不知有多少中亞奴隸在蒙古大軍身后生產著這些東西。
也如幾十年前崛起的西夏黨項人,當時輔佐李元昊的是漢人張元,好水川之戰,主要出謀劃策的也是張元,張元也是西夏的宰相。張元這個人,本是陜西的讀書人,屢試不中,甚至考到殿試都被刷下來了,張元氣憤不已,覺得自己才華甚高懷才不遇,一氣之下跑到了西夏去,深受李元昊的重用,內政外事軍事都是一把好手,自張元起,西夏重用了大量的漢人。
打敗了大宋之后,張元覺得他終于算是證明自己了,或者說自己那屢試不中懷才不遇的那口氣終于出了,甚至還寫了一首詩來嘲笑夏竦與韓琦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大意就是說夏竦這個陜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不怎么樣,韓琦也沒有什么厲害的,整個好水川的宋軍都被輦得到處跑,你們兩位進士及第的大相公,還在那里說什么打仗帶兵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你們這兩個朝廷重用的進士相公,比我張元一個落地秀才差得遠了,當初我科舉你們不要我,現在后悔了嗎后悔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