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解釋,耶律洪基是接受的,他自己甚至還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左傳里的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都過去一百多年了,依舊還有這么多人難以與我契丹同心同德。”
耶律乙辛面帶厲色,答道“這些漢狗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我契丹何曾對不住他們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卻還依舊對我契丹不知感恩圖報,該殺”
耶律洪基卻又擺擺手,站在一個皇帝的角度說道“倒也不能這么說,你看他南朝,每年不也到處都有揭竿而起的事情南朝尚且如此,何況我契丹”
耶律洪基還是很有見地的,耶律乙辛卻是又道“陛下言之有理,不過這些反叛之賊,還是該殺,漢書有言,殺一儆百,便是如此道理。”
兩個從大興安嶺下來的契丹子孫,一個皇帝,一個樞密使。一個開口說左傳,一個開口說漢書,倒也是有趣。
耶律洪基點著頭“殺是該殺,倒也不能太甚,畢竟是我大遼子民,從雄州調兵馬過去吧。”
“陛下,臣欲調五萬大軍去彈壓,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解決此事,教燕云之民看看我大遼的威勢,讓那些心懷不軌者不敢再輕舉妄為。”耶律乙辛得征求一下皇帝的意見。
“嗯,彈壓要快,大軍一到,就要立馬解決。”耶律洪基顯然也是這個心思,這種事情不能久拖,否則就要真正出問題。
“臣愿親自帶兵前往彈壓,確保萬無一失。”耶律乙辛開口說道。
聽得這句話,耶律洪基微微抬頭看了一眼耶律乙辛,五萬大軍去東邊灤州鎮壓叛亂,耶律乙辛親自前往。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對于皇帝而言,其中的風險是不可想象的,燕云大軍此時都聚集在南方的雄州。燕京幾乎就是空虛的,若是真讓耶律乙辛領兵五萬在手,這就是考驗人性的時候了。
因為耶律乙辛但凡有一點反叛之心,轉頭北上兩百多里,瞬間就能把燕京城給圍了,而且這燕京本就是耶律乙辛的地盤,燕云的這些軍將也都是耶律乙辛的部下,說不定第二天皇位上坐著的就是耶律乙辛了。
這不是皇帝耶律洪基不信任耶律乙辛,這是身為皇帝的耶律洪基知道再如何信任一個人,也不能把人性拿來考驗,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道任何一個人的手里,再信任的人也不行,哪怕是親生兒子都不行。
耶律乙辛見得皇帝并沒有立馬答話,馬上也知道自己剛才的話語有些問題,剛才他只是一心想著趕緊解決問題,所以想親自帶兵前去,也是立功之時。
此時轉念一想,也知道問題所在,立馬又道“但是臣也知道如今威懾南朝之事更為緊要,所以臣應當陪在陛下身邊,若是南朝有變,臣當第一個領兵出征。前去灤州之事,當再擇一員良將為好,還請陛下示下。”
耶律洪基聽到這話,點了點頭,說道“你覺得何人合適”
耶律乙辛知道自己該避嫌一下,說道“臣以為,北樞密院使耶律仁先合適。”
這個避嫌避得好,在南樞密院的地盤上,讓北樞密院使領兵,合適。
“好,只待天亮了,便把此事都安排下去。”耶律洪基很是滿意,但他心中也有一點點負罪感,覺得自己如此防備耶律乙辛這么忠誠的臣子也有些不該,但是沒有辦法,身為皇帝,就得這么做。
想到這里,耶律洪基不免也羨慕起了南朝大宋的皇帝,南朝皇帝在他看來,好像從來都不用擔心這些事情,派人出征,滿朝大員,哪個都不用這么防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