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使團的正使和副使,竟提前抵達了京都,打了乾國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們一個措手不及。
原本按慣例,使團會派遣先遣小隊率先行抵達京都,給乾國的官員們留足準備和接待的時間,以免彼此失禮。
誰能想到正使和副使竟比先遣小隊跑得還要快,兩位本該大擺排場、侍衛仆從簇擁的大人物,竟像光桿將軍似的,自己就來了。
好在城門守將不曾怠慢,見到他二人隨身攜帶的使團文書后,便忙不迭的看座奉茶,又讓人急忙忙通知禮部和鴻臚寺。
一刻鐘后,禮部和鴻臚寺專門負責迎接使團的官員才急匆匆趕到西城門,一頓寒暄,終于將這兩位“貴客”和他們的隨從,迎到蓬萊館住下。
當天下午,太后得知宋國來使抵達的消息后,一道懿旨將正副使宣進了慈寧宮。
還沒面見皇帝便先去見太后,這委實不合規矩。
但太后是宋國人,急于見到故人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因此禮部和鴻臚寺的大小官員,并未置喙,而是征求兩位使者的意見后,麻溜地將人送進了皇宮。
慈寧宮,正殿。
宋國使臣衛長風和趙暢,在鴻臚寺少卿曾紹權的帶領下,進入殿內,見到了端坐主位、表情肅穆的大乾太后趙琳。
因宋國與乾國之間,乃是平等邦交關系,使臣見君可不跪。
衛長風與趙暢向太后行了拱手禮,五次鞠躬后方道:“宋國使臣衛萬里(趙寄懷),參見乾國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萬福金安。”
衛長風,字萬里,趙暢,字寄懷。
太后端坐不動,聲音清冷地道了句:“免禮,平身,賜座。”
衛長風和趙暢謝恩入座。
太后依舊冷著臉,看向鴻臚寺少卿曾紹權:“曾愛卿辛苦了,且去側殿休息,待哀家與宋國使臣敘完話,還得勞煩曾愛卿送二位使臣出宮。”
曾紹權沒敢有半點兒遲疑,欣然頷首道:“是,多謝太后娘娘體恤下臣。”躬身一禮后,由春蘭帶著去了側殿奉茶。
隨侍于太后左右的秋菊與冬梅二人給衛長風和趙暢奉上茶水后,安靜地退出了正殿。
大殿內便只剩下太后和衛長風趙暢三人了。
衛長風刷地一下從座位上站起身來,重新朝太后拱手行禮:“臣衛萬里,拜見殿下,這些年,殿下過得……可好?”
太后的眼眶立時就紅了,抿了抿嘴唇道:“哀家……我……不怎么好……”她沒繼續說怎么不好,而是轉了話題,看向趙暢,問:“這是皇弟的幼子?”
衛長風點了點頭,趙暢忙起身行至大殿中央,一撩衣袍跪下,鄭重其事地朝太后磕了三個響頭,并道:“侄兒趙寄懷,拜見皇姑。”
先前有外人在,只能行國禮,這會兒沒有外人了,行的是家禮。
太后抬手虛扶道:“快起來,地上涼。”
說完仔細打量了趙暢一眼,頷首道:“是個好孩子,模樣也肖似我那沒福氣的弟弟……”
太后的弟弟趙鈺,十四年前繼位,只在位了十三年,去年因病成了先帝,比她這個做姐姐的去得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