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項目姜翎沒參加,總算保全了少年們脆弱的顏面。
不過,大家心里都有數,第一應該是遺玉郡主的。
對于這個結果,所有人都服氣。
實在是,不服不行啊。
待騎射遴選的最后一個項目結束后,幾位國子監典薄湊到一起,統計成績,以總分確定參與四國競技的人選。
男子組二十五人,女子組二十五人。
確定名額后,由字兒最好看的那位典薄執筆,在五十份四國競技請帖上,落下入選者的姓名。
那請帖是國子監特制的,不僅是一份入場券,同時也是一種嘉獎,是榮耀的象征。
請帖無比精致華美,封皮是朱紅色繡金色如意紋緞面,封皮正中間燙了六個金色的楷體字:四國競技請帖。
翻開后,對開的硬質封皮里頭嵌著一張奶白色灑金加厚四方文書,文書四邊勾著繁復的金色回字紋邊框,紙張厚實,質地細密,比較少見。
文書正中間有一道折痕。
折痕的右邊是幾排漂亮的行書。
從右向左寫著:茲有閨秀姜玲(遺玉郡主),自遴選中脫穎而出,獲得參與四國競技女子騎射競技資格,特頒發請帖為證。
當然,名字和封號是剛剛才填寫的,中規中矩,不算太好,但也不差。
但其他文字卻是早就寫好了的,字跡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十分不凡,一看便知出自大家之手,具有收藏價值。
正文沒有落款,但折痕左邊的空白頁上卻加蓋了好幾枚印章。
其中,有國子監祭酒向懷德的私章,還有禮部尚書和鴻臚寺卿的私章,國公爺的私章也赫然在列。
當然,最顯眼的還是頂部的一方印璽,其上有四個字:命德之寶。
這是皇帝嘉獎忠良時用的玉璽。
這也就意味著,這張請帖不僅是四國競技的門票,同樣也是皇帝的一種嘉獎。
雖然這種褒獎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是對于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來說,這方印鑒,大約就是他們離皇帝最近的一次了。
很多平民出身的青年才俊,甚至會把這張請帖當成傳家之寶,供在家族小祠堂里,每年祭祀時,便拿出來在后輩們面前吹噓一番:你爺爺我,當年曾皇上親自嘉獎過!
姜翎拿到請帖后,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騎裝,沒有袖袋,沒地方放,倘若就這么拿在手里,那還保密個啥?
好在邱夫子解決了這個難題,她將六藝甲班的所有請帖都收了起來,由她帶回族學。
在騎射項目上,六藝甲班可謂收獲頗豐,拿到請帖的除了姜翎外,還有蕭靈兒、唐婉秋,就連稍遜一籌的嚴惜月也混到了一張請帖。
男子組報名的三個人,只有兩人拿到了請帖,庶出二人組里的哥哥沈慶忠落選,二表哥沈慶隆和二皇子姜瑾都拿到了請帖。
看到二皇子把請帖遞給邱夫子時,姜翎頗有些驚訝。
二皇子才十一歲,雖然看起來比她強壯一些,但他是真正的十一歲,而不是像她那樣,外表小蘿莉,內心老阿姨。
一位貨真價實的、十一歲的小小少年,要從一眾即將年滿十八歲的半成年男子中突出重圍,拿到請帖,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