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提議正合蕭觀瀾的心意,“原想讓你多休息幾天再出發的,沒想到事情會弄成這樣……”
姜翎也不問是誰出賣她的了,除了龔遠發和護國公,還有誰說出去的話能有這么多百姓深信不疑?
護國公和龔遠發,一位是當朝二品世襲國公,一位是從二品節度使,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怎么可能當著這么多小輩的面,貪一位小姑娘的功勞?
就算姜翎怕麻煩,不愿意在戰報上強調她的功績,他們也希望受到恩惠的望蒼城百姓能夠知道真相,知道他們真正應該感激的人是誰!
因此這兩位朝廷重臣私下里一合計,覺得就算戰報上不能如實寫,但事情的真相還是應該廣而告之的。
至于戰報內容和民間說法不一樣會不會惹出什么麻煩?
那怎么可能,這消息通過百姓之口傳入京都,就成了民間傳說。
傳說的可信度能有多高?
于是昨日戰場清理結束后,龔遠發便讓參與此事的衙役和募兵們不用隱瞞真相,可以將這幾日發生的事情說與親戚朋友們聽。
又令各個茶樓酒肆的說書先生們,將這幾日發生的事情編成故事,大肆宣講。
如果有人問:你一個說書先生,怎么可能知道這么多內幕消息?
說書先生就會告訴他:這是衙門里的官老爺派人說給我聽的,我如今可是奉命說書了。
這么一說,老百姓們便信了。
再加上有不少來自衙門的小道消息作為佐證,加深了這些傳言的可信度。
更有一位看起來德高望重的老者出面現身說法:“郡主和幾位大人查案時,還在老夫家院子歇過腳呢,那伙南華細作的底細便是老夫當面給郡主娘娘說的!八個身高七尺的護院,兩個身高六尺的長隨,兩個面如修羅的侍女,還有一個長得像蛇精一樣的妖女……”
聽聽,第一手資料就跑偏成這樣了,后面的人還不知道怎么傳呢。
這種神話傳說一樣的說法深得人心,才一天一夜的時間,便近乎傳遍了全城。
于是第二天凌晨,慶幸自己劫后余生的望蒼城百姓們才會跑來府衙堵門,想當面給救了他們的郡主娘娘磕個頭。
姜翎雖然想馬上動身走人,但畢竟人多事雜,也不能說走就走,再怎么著急也得等到明天早上才能動身。
而且,就這般任由老百姓們堵著府衙的門也不太合適,她也不忍心讓老百姓就這么一直等著。
于是點了五十鳳衛,前頭開道,往府衙的大門而去。
百姓們是來道謝的,又不是來鬧事的,因此見到鳳衛開道便十分客氣地退開,把府衙門前空出來一大片。
姜翎在癸三與壬三的護衛下,走出府衙大門。
府衙門前是一片小廣場,這地方因是衙門重地,平時很是空曠,老百姓沒事的時候基本不來這邊晃悠。
如今,這片原本空曠的小廣場上卻三三兩兩地站滿了老百姓,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老人,有些人等了一上午,臉上都有疲態了卻仍不肯離去。
眾人看到姜翎出來,并沒有把她跟救了滿城百姓的郡主娘娘聯系起來,因為姜翎實在是太小了,不太像傳說中神通廣大、會飛檐走壁的郡主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