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還沒成親呢,她不想欠他太多。
蕭觀瀾解釋道:“遺玉妹妹多慮了,這間酒樓是蕭某的產業。”
姜翎眼睛瞪得溜圓:“你的產業?你怎么會想到在這樣的小鎮上開酒樓?”
蕭觀瀾笑了笑,帶著幾分回憶之色道:“我幼時曾多次往返南境,一路風餐露宿,十分辛苦,又想到母妃幾乎每年都要往返一兩次,豈不是更辛苦?于是這兩年便在沿途各個集鎮上,置辦了一些酒樓與客棧,平時做些小買賣,有需要時便接待南華的將士,這些酒樓的餐食都是母妃定下的標準,量大管飽不浪費,因此并不算破費。”
姜翎不由驚訝:這靦靦腆腆的少年,竟然還挺有商業頭腦的,這不就是連鎖酒店的雛形嗎?
不過,這個時代,做連鎖酒店不知效益如何,她有些好奇地問:“不會虧本嗎?”
蕭觀瀾赧然一笑道:“略有盈余。”
姜翎很清楚這個時代的人說話的風格:略懂的意思就是“我比在座各位都懂”,略有盈余的意思就是“挺賺的”。
只要不虧就好,她沒再多說什么,跟蕭觀瀾一起進了雅間。
“量大管飽”這四個字大概就是鄉鎮酒樓最大的風格了,跟京都的酒樓比起來,這間酒樓的菜品不夠精致,也不講究裝盤,盛菜的容器多是盆、缽、大海碗……
但味道還是很好的,一點兒也不比京都酒樓的差。
難怪會“略有盈余”了。
眾人一頓飯吃得肚鼓腰圓,十分滿足,甚至還在酒樓的客房里歇了半個時辰午覺后才再次上路。
夜間也是在這樣一座類似的小鎮上投宿,客棧也是蕭觀瀾早早就包了場,沒有閑雜人等。
客房收拾得干凈舒適,姜翎甚至還洗了個熱水澡,這體驗,跟上輩子住酒店沒什么區別了。
唯一不太舒適的,大約就是全程騎馬,以致腿有些疼。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用過大饅頭、清粥、咸菜、煮雞蛋組合的早膳后,眾人再次出發。
這一路向南,氣溫越來越溫暖。
第一天出發時,眾人還穿著夾棉的衣裳,清晨還得裹著皮毛斗篷御寒。
四天后,斗篷退休,被束之高閣,不再拿出來備著早晚使用了。
第五天時,眾人的夾棉衣裳換成了單衣。
這一路的植物也從松樹柏樹,逐漸變成了大榕樹和椰子樹。
空氣中彌漫著無處不在的水氣,很潤澤,但也很憋悶,讓人總覺得身上的汗水沒干似的。
第六天傍晚,一行人終于抵達了南荒城。
南荒城位于霓江北岸,是南境最大的城池,同時也是南境的府城,知府衙門和其他衙門都位于南荒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