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木匠們點著燭火加班到十一點多,除了負責留下監工的云墨以外,其他人則在鋸條鑿子與木材碰撞產生的奏鳴曲里艱難入睡。
一夜無話,第二日一早,早餐過后,蕭觀瀾帶著“丫鬟”姜翎和癸三,驅車前往巫咸城最大的茶葉市場。
這座市場位于外城,說是市場,其實也只有十幾家做茶葉批發生意的茶莊,其中有兩家走的是高端線路,主打頂級茶葉。
眾所周知,但凡沾著“高端”和“頂級”這種字眼的,基本都會附帶另一種特效“貴”,又或者“死貴”。
于是,這兩家高端茶莊第一時間便被姜翎剔除了:開玩笑,大頭都讓茶葉商人賺了,豈不是成了別人吃肉她喝湯?那怎么行!
而且,窨(音同熏)制花茶本也用不著最頂級的茶葉,要知道在花茶誕生之初,其存在的目的便是二次加工次等散茶,以圖變廢為寶,把廢茶賣出好茶的價錢來。
這倒是跟姜翎的想法不謀而合了。
姜翎這次的主要目標便是那些沒能制成茶團的散茶,在這個世界,沒有成團的茶葉就是次等茶,只有普通老百姓才會喝這樣的茶,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當然,并不是所有散茶都適合窨制花茶的,即使是散茶,也有口味和品質上的區別。
姜翎親自來買茶,目的就是想在矮子里面選高個兒,看看能不能在散茶里撿漏,買到高品質的茶葉。
事實證明,能開茶莊的人,都是懂茶的,高品質的散茶是有,但是沒人當廢茶、次等茶賣,價格雖然比團茶便宜許多,但也沒便宜到讓人覺得撿了漏。
既然無漏可撿,姜翎也不想別的了,把幾家茶莊挨個逛了一遍,挑了幾款品質最好的散茶,選定后,讓蕭觀瀾去跟掌柜討價還價。
講真的,其實散茶的價格并不算貴,但“講價”是生意人的傳統美德,再便宜也得搞搞價,這樣才顯得你專業,哪怕只講下來一文錢,那也是實力的體現。
蕭觀瀾只能硬著頭皮去跟茶莊掌柜墨跡,還別說,當他突破了心理障礙、學著姜翎把臉揣兜里后,他突然發現,好像有一座新世界的大門朝他打開了。
在浪費了小半個時辰的唇舌后,蕭觀瀾終于跟茶莊掌柜談好了價格:特級散綠茶一兩六錢銀子一斤,特級茶團十五兩銀子一斤,特級普洱散茶一百六十文錢一斤,特級普洱茶餅三百文錢一斤……
姜翎也是到了茶莊才知道南華這邊居然盛產普洱,而綠茶是東齊特產,因此普洱茶價格便宜,綠茶的價格則是普洱的十幾倍以上。
見到普洱茶,姜翎便臨時更改了計劃,散裝綠茶買了五十斤,散裝普洱買了一百斤,茶團和茶餅各買了十斤,另外,為了豐富種類,其他小眾的茶也各買了兩斤。
付了銀子后,茶莊的伙計幫忙把茶葉搬到馬車上。
蕭觀瀾又讓掌柜的寫了張清單,每種茶葉的名稱和價格都標上,下次再買茶,就可以讓其他人直接來采購,不需要再親自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