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聽前奏就讓我熱血沸騰了,沒想到后面更加勁爆,我們的大華夏啊……”幾個同事都是一臉不可思議。
一個細心的女編輯道:“卜凡?沒聽說過,莫非是個新人?!”
幾人聽后面面相覷,最后都望向程歡。
程歡點點頭,興奮著道:“別急,還有一首!”
幾人一聽,居然還有一首,都不在思考是否是新人的問題,都露出期待的神情。
“還是紅歌?”陳玉問道。
“是!”
“好,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愛我華夏》這首歌,卜凡是單獨演唱,前面一段合唱他只能放棄,激昂慷慨的節奏過后,他便要開唱了。
在場眾人開始緊張起來,因為這首歌前奏更加明快活潑,一聽就朗朗上口。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
在場的人都被這一嗓子驚得呆住!
前世這首歌在上世紀90年代初被創作出來,是GX省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主題曲。作曲家在創作時考慮到民運會是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一次盛會,既然是在GX舉辦,最好要有GX特色,但也不能全是,所以在音調上盡可能做到GX風格,但又推陳出新。
比如“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的旋律明顯具有YN風格,整個曲風較活潑,節奏跳躍,這種活潑歡快的曲調哪怕是牙牙學語的孩子也能跟著音樂舞動起來。
“……愛我華夏愛我華夏愛我華夏
賽羅賽羅賽羅賽羅賽羅賽羅
嘿……”
重復的音調,帶有集體舞風格特點的節奏,輕松把歌曲送上高*潮。
這里音樂既跳脫又平穩,表現出少數民族特有的載歌載舞風格。辦公室幾人被這種愉快的氛圍帶動著,或隨身附和哼著并手打著節拍,更有本就來自于西南少數民族的一個女孩已經跳起舞來。
“……五十六個民族……愛我華夏
健兒奮起步伐
愛我華夏
建設我們的國家
愛我華夏
華夏英姿煥發
愛我華夏
嘿!”
這里具有較強對比性質的段落,表現出集體舞的熱烈和歡快,更體現出強烈的呼喚“華夏夢”的氣勢!
整首歌張弛有度,一氣呵成,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當后面再重復時,幾人驚奇的發現自己張口就能來了,像是早已熟悉了這首歌,這便是傳唱度高的優勢,也是卜凡選擇這首歌的原因之一。
三分多一點,一首歌結束,然而一首歡快的歌卻讓幾人都紅了眼睛,尤其是那來自于西南的女孩已淚流滿面,或許是因為那驕傲的民族自尊,也或許是想到了家鄉以及家中的父母親人……
經典的歌曲,就是有如此的魔力!
一會兒后,陳玉喃喃道:“這真的是那個藝考時昏迷的男生創作的?”
她懷疑不是一人了,因為兩首歌中無不充斥出創作者的自信與自豪,絕不是一個心理素質差到考試會被嚇暈的人創作出來的!
程歡贊同的點點頭,道:“估計是同名,不可能是同一人。”
其他幾位在想起來那件趣聞后,也都深以為然的點點頭,覺得不可能是同一人。
“等等!”陳玉突然驚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