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在襄陽,與淮安郡主一同研制出神兵利器,克敵制勝,更是居功至偉。
皇室有這等杰出的年輕人,實屬幸事,此次靖國公回京,朕一定要厚賞他。”
皇帝斥責了群臣,回頭又褒獎了宋昱宬一番,那說話的神情和語氣,頗像老父親很欣慰的模樣。
那些官員真的有半數是只看了前面半截兒,就開始挑刺找麻煩,此刻一聽皇帝的話,這些人就傻眼了。
靖國公怎么又立功了?剛剛官家說什么?靖國公與淮安郡主改良了什么神臂弩、投石機?還弄出來什么火藥?這,這不可能吧?
“陛下,那神臂弩我朝以前就有,威力確實比普通弓弩大,可也沒這么厲害吧?
還有什么火藥,那個有什么用?頂多也就是弄些濃煙而已,怎么就能成了克敵制勝的神兵利器?此事臣也不敢相信。”
就有這么一種人,專門跟別人唱反調,他們根本不管是非對錯,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而朝廷里專門就有這么個機構,里頭一堆人干的就是找毛病挑事兒,動不動就彈劾別人的活。
這些人叫御史諫官,在御史臺和知諫院當差,是一群特別不招人稀罕的存在。
皇帝看著眼前這一群上躥下跳的小丑,心里的怒火真是壓都壓不住,蹭蹭往上躥。
大趙怎么毀的,就是毀在這些人的手里,一個個吃著朝廷給的俸祿,卻不干點兒正經事,就知道像瘋狗一樣咬人,著實可恨。
可再恨也沒辦法,祖宗立下的規矩就是如此。
御史臺與知諫院做的就是這差事,皇帝就算再不滿,也不敢違背祖制,廢除了御史臺和知諫院,就只能聽著這些人那不知所謂的反對和質疑。
“陶御史這話是不是過分了?靖國公是什么樣的人,滿朝文武都知道,穩重聰明才華出眾,那淮安郡主更是聰慧機智非同旁人,他們怎么就不能研制出一些威力非凡的武器?
一群人為了反對而反對,不問是非對錯,不問功過緣由,就在這胡說八道,實在是讓人不齒。”
就在皇帝心里煩的不行,差點兒張口再訓斥那些人一頓的時候,殿前都指揮使站出來替宋昱宬說話了。
這個殿前都指揮使姓李,是皇帝母族的人,算起來應該是皇帝的表弟。
此人武藝頗高,對皇帝忠心耿耿,也是皇帝比較倚重和信任的人。
畢竟這個職位很特別,負責整個兒皇城的安危,不是心腹,絕不可能安排這么重要的差事。
所以皇帝一見李指揮使說話了,心情好了不少,跟著連連點頭。
“李愛情所言甚是,朕信得過白相爺,信得過忠順軍,也信得過靖國公和淮安郡主,此事不得再護眼亂語,否則朕決不輕饒。”
“官家,此事不能太過大意,臣以為,應該派人去邊關嚴查核實。
若真如奏折上所說,再論功行賞不遲,若有人故意吹噓,就該一同問罪。”
史明遠還是不肯放過機會,就算是這次不能拉白家下馬,也得讓他們失了君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