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十來歲的女子,領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兒找過來了。
林軒認識,也是林關村人,名叫林嬌嬌,嫁到隔壁村了,這個小男孩兒是林嬌嬌的二兒子小寒。
林嬌嬌一進門就熱情地跟林軒和姬若希打招呼。
林軒心里清楚,林嬌嬌領著孩子過來,肯定有事兒。
果然,寒暄幾句之后,林嬌嬌終于轉入正題了。
“若希,我聽前院的二嬸說,你懂中醫,而且還治好了小菲的鼻炎?”
“嗯。”
林嬌嬌把小寒推到前面,指著耳門前面,“小寒耳朵前長了兩個瘡,一邊一個,去醫院看過幾次了,吃過一些消炎藥,也涂過好幾種軟膏,都是用藥的時候有效,一停藥立馬就復發,老一輩人說是螻蛄瘡,你看中醫有沒有啥辦法治?”
林軒也湊過來看了一眼,小寒耳門前,真的有一個小小的孔眼兒,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他有些好奇:“我只看到有一個奇怪的針眼兒一樣的小孔,沒看到有啥瘡啊?”
“暗瘡,會從那個小孔里流水,特別臭。”
“好奇怪的瘡!”
林軒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瘡。
林嬌嬌說:“有人說小寒肯定碰上不干凈的東西了,讓我帶著他去找人看看,我們也去看了,結果還是這樣。”
林軒聽得懂,所謂不干凈的東西,指的是撞邪,或者犯了什么禁忌和忌諱。
林軒從來不信這一套。
但是,老一輩人里,有不少人都信這一套,碰上個小病小災,都會往這方面聯想,也不去醫院看病,而是去找大仙兒給瞧瞧。
年輕人基本上都已經不信這一套了,除非是走投無路,實在沒辦法了,拗不過家里長輩的勸說,才會硬著頭皮去應付一下。
林嬌嬌帶著小寒去找大仙消災解病,肯定也是被家里的公婆逼著去的。
林軒抬頭,問姬若希:“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什么螻蛄瘡,你看有辦法治沒,如果沒什么好辦法,也不用勉強。”
姬若希說:“瘡類疾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個是陽癥瘡,一般都會紅腫,瘡頭高突,非常疼痛,這種瘡看起來很嚴重,其實比較好治,大劑涼血解解的湯藥喝下去,很快就能好。”
林軒嘀咕道:“小寒的螻蛄瘡沒有紅腫,更沒有瘡口高突的情況,甚至都看不到瘡,好像也沒有疼痛癥狀,應該不是陽性的瘡病吧?”
林嬌嬌趕緊解釋一句:“不疼,一點兒都不疼,哪怕流臭水的時候用棉簽給他擠出來,他也感覺不到疼。”
姬若希說:“這種的是陰癥瘡,需要用當歸、黃芪補氣養血往外托毒,同時配上金銀花、蒲公英和生甘草解毒,這是內服的方藥。”
林軒好奇地問:“還有外用的?”
姬若希點點頭:“嗯,可以找一只公雞,只用公雞嘴上的雞喙和雞趾尖,在瓦上用火焙干,再碾成粉,然后用香油調成糊,涂到瘡口上面。”
林嬌嬌聽得有些迷糊。
“公雞的雞喙和雞趾尖我可以找,但是我也不懂中醫,黃芪啥的我也聽不懂,能把內服的方子幫我寫下來嗎?”
“可以!”
姬若希轉身找來紙和筆,直接寫了一張內服的方子。
“謝謝,謝謝!”
林嬌嬌拿上方子,非常感激地帶著小寒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