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時空唐爸畢業后包分配,先到鎮子里做城鄉改革的工作。他的同學都分配到了縣里,只有他去了鎮上,因為沒有背景。他很不高興,但還是認真去做事,得到了大量鍛煉。
再之后縣里有兩個學長,因不滿待遇,先后被海城、柳城挖走。土木專業只剩唐爸一個,就頂上去了,又得到了大量鍛煉。
中途唐爸還被分配到山里,搞扶貧,修路和建蓄水設備,鍛煉經驗極其豐富。
在唐行之大概五六歲的時候,唐爸就是縣里建筑領域第一了,半個縣城的政府建筑是他設計的。
雖然后來被整了,辭職去綠城,在各種小公司里混跡了十來年,沒賺到什么錢,但同樣得到了鍛煉。
最后唐爸進入了國企,搞建筑施工管理。先在湛城主持一個挺大的工程,不管是生病、受傷、住院,都沒有放下工作,最后工程超標完成,被評優了。也就靠這件事,唐爸被領導看上,被提拔。之后參與主持建設了一所綜合型大學,完成了他人生最偉大的作品,這是他個人成就的最巔峰。
主持大工程的人很多,但像唐爸這樣有情懷、不貪婪的人不太多。收入最高峰的時候,基本工資6000,下工地補貼4000,不收禮,甚至不自己,以及不讓家里人做生意對接單位業務。
當然,老唐家不能說富裕,但說窮就太矯情和虛偽了。唐爸差不多50歲的時候才進入的國企,之前各種大福利沒他的份,但光是退休金,就讓唐行之羨慕了。
作為干部的兒子,唐行之整天就思考著從臟、累、受歧視的行業里賺錢,說出去都是被人笑話的。
和唐爸一比,唐行之確實本事平平。
唐行之工作這么多年,沒什么成就,賺不到什么錢,遇到過幾次機會也沒抓住,或許一輩子都這么平凡。
他惱火過“平凡”這個詞,想辦法證明這詞和自己沒關系,但他越是想撇清,就越撇不清。
后來他認命了,開始喜歡樸樹的《平凡之路》。
但穿越門出現了,命運似乎不愿意他平凡下去……
唐爸不管是能力還是品行,都是經過了考驗的,在這個時空,他未來會是唐行之藍圖里最重要的一環。
唐大、唐二現在處于飯都吃不飽的境遇,唐行之說了讀書包分配,飯絕對夠吃,兩人立刻心動了。又說了可以投靠別人,只要不在本村就不會被整,唐爸就說出了鄰村那個叔公。唐行之又給自己老爹出了主意,完善了細節。
花了一上午時間,三人打完了黃豆。
唐行之主要是勸兩人讀書,給兩人出主意,沒干什么活,也就打了五斤黃豆成粉,還不怎么細。
回家做飯。
唐行之現在做飯的鍋,專業名稱叫做“頂鍋”,造型類似于唐僧那個缽,就是大一點,有蓋子,兩邊焊上了很長的抓耳。
這種鍋很容易做飯做糊,唐行之最近鍛煉出了經驗,倒是不會搞糊了。水要足夠多,中火,看米粒的膨脹率,把握好竅門就行。
泥巴和石塊壘起來的,大概30公分高的小灶,塞點茅草點燃,再塞玉米桿和小樹枝。火起來了,再放幾塊大點的木塊,然后架上鍋子煮。
火勢不好,就用吹火筒吹氣。這吹火筒是唐行之自己做的,拿比較細的竹筒打通。
這些東西都是老物件,在2020年基本看不到了。
別看做飯工具簡陋,這種柴火飯比電飯鍋做的好吃多了。
做了一鍋飯,能吃一天,然后開始做菜。
唐行之把大概一斤的青菜剁碎,丟鍋里,加清水。
只吃青菜是不飽的,得有油水和蛋白質。唐行之放了兩把豆粉,大概三兩重。
回了一趟現代,唐行之現在物資豐富,還加了一勺豬油。
豆粉必須涼水下鍋,熱水會結團。然后煮的時候得慢慢攪拌,到熟了才能放鹽。
這一鍋子的菜放2020年,對一些家庭來說估計就是喂豬喂雞的,但在這時候是硬菜。
放鹽之后,唐行之從角落摸出了一罐辣椒醬。簡單用辣椒、鹽巴、大蒜做成的,從2020年拿回來的自家做的醬。
夾一把菜放飯上邊,綠葉中有淡黃色的黃豆粉。
再抹上一些辣椒醬。
“哎喲,真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