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賢眉頭一皺,發現事情并不簡單,自己可能要被坑,今后工作估計不會只是養雞……
“老唐,你先交個底,你能砸多少錢進來?”
“前期三五百萬吧。”
李麗賢欲言又止,最后還是忍不住問:“聽說老唐你進了1040,你該不會成為了什么大頭目,現在要喜錢吧?”
唐行之欲言又止,歌神的名言到了嘴邊,被他生生忍住了。
“我搞到了進貴粥山區淘古董的門路,賺到了點錢。”
“那你應該不缺錢了啊,現在這么不景氣,開公司干什么?”李麗賢一臉困惑。
“就是感覺不景氣,才想要做點什么。”
李麗賢上下打量了一會兒唐行之,笑道:“果然是你。”
唐行之對農業知道的不多,這會兒有李麗賢在,兩人就一起商量經營類型。
為什么選擇回鄉置業呢?因為成本低。
綠城附近的田地,一畝地年租金能到1000,這么貴哪里有賺頭?也就只能用來種花生,然后拿來榨油,花生油貴。或是種西瓜。但不管搞什么,風險都很大。
如果是老家河城這邊,經常有一畝地100,而且地都很不錯。這么低的成本那真是想干什么都行。
他們這邊許多人會養羊。他們這里一畝山地一年就15塊錢,這低得有些難以置信,但這是真的。如果是小規模的干,甚至不給錢,現在也沒人管,1畝山地搭配點吃的就可以養5只山羊。
不過唐行之要搞機械化,那他就會放棄山地養羊的項目。要是沒穿越門,他倒是可能去干。
務農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大規模搞就會有賺頭。
唐行之說:“首先不能逆著大勢干,要順勢而為。我們桂地工業其實很薄弱,也就一些三線建設時期底子做出來的,比如柳工、柳鋼、汽車,桂城有一些輕工業,玉城有玉柴。還有一些以本地資源做起來的,南城的鋁、糖。如果要以未來十年發展的話,那么將來欽城會有中石油,海城會有石化、電子。除開這些,我看上邊的意思,是打算讓我們河城這類做不起工業的,做粵港澳的果園、菜籃子……當然,本事大的話,可以超越國家計劃,做全國的果園。也就是說,政策讓我們務農,而務農也可以快速讓我們山區脫貧。”
“那你想做什么?”
“高粱。”
“為什么是高粱?”
“因為我關注到了,今年我國的高粱進口情況,大概是去年的五六倍,有市場缺口。”
李麗賢驚訝的看著唐行之:“我對你是真的刮目相看了,看來你是相當認真的研究過農業……那么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進那么多高粱?”
唐行之沉默了一會兒。
“可能是因為失意的人越來越多吧。”
“有這個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高粱是很好的飼料材料。我國有玉米進口配額限制,但高粱沒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