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目前算是個體戶做法,但他給的價格高,也算是讓利。而且同樣是米粉,質量是有差距的,他選了最好的,一定程度可以規范這一行的行規。
公社后來是“鄉鎮”,現在城鎮化還沒開始,人并不多,地很大,隨便用。
當然,人流量也是基本沒有的。
這次唐行之可以做“學生經濟”了。想從學生的父母身上賺到錢,那真是千難萬難,但從學生身上賺他們父母的錢,那真是特別容易。
過年沒多久,還沒開學,但陸陸續續有老師和學生回了學校。
唐行之開著他的二手摩托車,拉著小爐子,一個煤球爐、一堆煤球、米粉、配料,還有兩桶水、小桌子小凳子,早早的就在公社學校門口待著了。
木板子黑炭寫著字:二兩粉云省過橋米線2毛,三兩3毛。
有個戴眼鏡的,估計是學校的老師,看了看這輛摩托車,問:“你是覃家村的唐行之吧?”
“對,是我,你是學校老師嗎?”
“是的。”
“要來碗米線嗎?”
“這過橋米線是什么東西?和我們的米粉有什么不一樣?”這年頭的老師懂的東西也不多。
唐行之就大略的講了一下那個故事。
大概是覺得新鮮,這老師就坐了下來:“給我來個3兩的。”
唐行之做的肯定不是米線,就是放了花椒的煮米粉。當然,為了搭配故事糊弄人,他會放一勺雞油。這雞油還是之前過年殺雞,挨家挨戶買來的。
雞油真的是特別香,火一升起來,沒多久就有兩個人尋香而來,一會兒唐行之得一個鍋子煮兩碗。
那老師吃到了這米粉的第一口,眼睛就亮了,被花椒麻麻的感覺驚艷了。
他舀了一勺辣椒拌上,繼續吃。
到最后,他留著一夾粉沒吃,先把湯給喝完了,然后用這夾粉把碗里的油給刮了干凈,一起吃下。
陸陸續續有人來吃,唐行之準備了30個碗和30雙筷子,等全用完了他就要閃人了。
“我沒錢,可以用米來換粉吃嗎?”一個年輕的學生問。
“可以。”個人創業就是要講究靈活,只要利潤夠高,唐行之就會接受。
這一周沒事干,唐行之擺攤賣了一周的粉。
做生意其實有一個隱形門檻,就是店老板要會說話,和誰都聊得來。唐行之挺擅長侃大山的,特別是經過了1040、德云社、脫口秀、吐槽大會的培訓后,嘴皮子比這時代的人利索多了。
就這么一周,賺了50來塊錢。
當然,那老師問他賺多少,他就說:“比上班多一點點,但比較辛苦。”
對方點點頭,表示理解。
做生意不能什么都實話實說,唐行之中學的時候愛吃麻辣燙,這就是攤主告訴他的原話。后來才知道,對方十來年掙了三百多萬。
一周后,唐姓早上剛把摩托開到中學,就看到他經常擺攤的地方不遠處,已經有人開業了,也是賣米粉。
木板上:米粉二兩1毛5,三兩2毛。
唐行之笑了:“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