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產甜象草也有搞頭,畢竟搞養殖的多,中國牧草缺口也極大。
聽著唐行之說他的生意思路,李麗賢皺眉思考了許久。
“種甜象草沒問題,但……甜象草是搞扦插培育的,初期生長很慢。年初種可以,年末不行。”
“……那你有什么年末的品種推薦?”
李麗賢去翻她的包包,說:“這個是預備方案,如果你偏向于做酒,我就給你推薦剛才的‘遼甜3號高粱’,如果你是偏向于飼料,就給你推薦這個‘大力士甜高粱’。”
這……高粱萬能論?
如果是要做酒,高粱品種里的碳水就要夠多。這樣另外還有一個好處,高粱桿也可以拿來做酒精。
如果是做飼料,那就要求蛋白質多。
這“大力士甜高粱”每畝地要放5斤種子,分批多次收割,大半年可以割15噸鮮草……
這種分批次多次收割的,產量就比豐收時候只割一波,要高得多了,缺陷是它收獲不到種子。
唐行之認真的看完了資料,問:“那我分批次的收割來釀燃料酒精行嗎?”
“生長時間不夠,含糖量就不夠,釀不出來的。”
“果然沒有盡善盡美的事……”
忙了一上午,又配了許多飼料,中午休息的時候唐行之下單再來600個防啄蛋籠,又是15萬要花出去……
李麗賢看唐行之最近財大氣粗,就沒讓他找人設計蛋籠。
制式裝備之所以受歡迎,就因為它各方面性價比高,自己去搞那種花里胡哨的反而不好。
中午到鎮上買點豬肉和燒酒,晚上他要找表哥喝兩杯,晚上睡外婆家。
外公村子的人大多姓韋,可以叫這韋家村。
外公去世得早,家里三兄弟早就分家了,都蓋了小樓房,兩個女兒則是嫁了出去。
現在是國慶假日,幾個老表都在村里。
都是年輕人,都懂大伙壓力,不問讀書的成績,不問畢業的工作,不問單身的結婚,不問結婚的生孩子,不問有孩子要不要二胎……這就是現在的社交禮儀。
唐行之在覃家村融入得不太行,但在韋家村就混得極好,這時候十多個兄弟猜碼喝酒,到過年的時候最多能有四五十個。
唐行之又是半杯就停,到一旁和大表妹聊天。
“妹,剛我進村的時候看到你家的地在蓋東西?”
“那是牛棚。準備蓋房子做一牛一單間的牛棚。”
唐行之一愣:“牛住得這么好?”
“那可不?我們和粵省一家公司有合作,補貼養牛,今年母牛一只補貼1千5,公牛500,明年好像更高,一頭2千。”
“這么多?”
“是的,為了方便我們養牛,你沒發現外邊多修了好幾條路?那不是村村通的路,是修到山腳下,有盡頭的,方便我們自己種牧草養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