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百官感到壓力的是。
不算范仲淹這位‘大宋的良心’和包拯這個‘包青天’在內,在本朝竟然還有唐宋八大家之六,蘇洵更是父子三人同進,那個9歲的小屁孩蘇軾甚至在中秋之夜被月神親身點化過。
如此殊榮。
整個大宋僅三人。
分別是代表大宋良心的范仲淹,代表大宋一條臂膀的王安石以及代表大宋未來的蘇軾。
“介甫,請一定要平安歸來。”趙禎看見王安石,緊緊地抓住他的手。
老實說趙禎是不愿意外放王安石離開的。
這位可是大宋的臂膀啊~
而且是月神欽定的。
外放途中。
路途漫漫。
萬一出什么危險,大宋錯失一條臂膀不說,月神恐怕也會怪罪大宋留不住英才。
只可惜這個年輕人脾氣特倔,連身為老師的范仲淹亦無法勸其留下,其志堅硬如鋼,只好放他出去,實行教化天下復興大宋的掃盲行動。
“請官家耐心等候,安石歷練有成,當星夜回歸。”王安石現在心中滿是給大宋點燃希望之火的狂熱。
他知道上上下下對自己有所期望。
越是如此。
他越不希望自己搞特殊。
必須跟同學一起,外放歷練,而且要拿出最優的成績和政績,向上天下地億萬百姓交出同學之中最好的一份答卷,才回歸朝庭。
否則。
別說同學們會有非議了,他自己都會瞧不起自己。
“介甫,一路順風!”范仲淹看見王安石過來,伸手拍了拍王安石的肩膀。
“院長,請保重身體,一定要等我們回來,我們一起見證炎宋重撿漢唐故土位登世界之巔的一刻。”王安石向范仲淹深深一個鞠躬,他別的不擔心,唯一擔心的是怕范仲淹的身體等不到自己向他交出漂亮成績單的那一天。這位老師真是大宋的良心,自己絕對不能讓他帶著遺憾離開。
“別著急,我等得了。”范仲淹笑得開懷。
之前是沒有希望。
每天憂心忡忡。
自己才感覺身體每況愈下。
現在希望就在眼前,大宋百業俱興,騰飛在即,此前的沉疴早一掃而光,不藥而愈。
其他百官趕緊給本屆畢業的學子們背上書包,象征著給這些年輕人未來的重任,書包里裝著生活常識、兒童趣味數學、自然百科小知識、赤腳醫生、田園種植三百問、十萬個為什么等等書籍。
“君貺,你也一路順風!”范仲淹又拍了拍王拱辰的肩膀。
這位19歲就考上了狀元的年輕人。
原來是極力反對范仲淹的。
他不是人品有問題。
而是反對改革。
后來。
到了王安石變法他同樣極力反對。
經過半年時間的培訓,現在的王拱辰已經化身成為最狂熱的改革分子,誓要將希望之火點燃全世界的那種。
“院長,我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王拱辰以手擦了擦眼淚,給范仲淹一個大揖。
作為極力反對慶歷新政并將范仲淹等人逐一驅出朝堂的自己。
非但沒有被重新起復的范仲淹記恨。
還加以重用。
全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