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接到陛下了!”
他們轉戰大半個中國,有過兩蹶名王的顯赫,也有過倉皇逃亡的失意,此刻在異域他鄉,看到這面大明皇旗,無人不振奮莫名。
李嗣興領自己兩名隨扈來到白明修隊伍前,翻身下馬,下拜道:“末將李嗣興,叩見陛下及太子殿下。”
走出來的并不是永歷,而是白明修。白明修仍是那件單薄的長衫,看上去清瘦但又頗具氣場。
“晉世子,辛苦了。”
李嗣興也不是第一次見到太子,但是這一次面見太子朱慈煊,跟他以往的感覺完全不同,太子似乎換了一個人,在這危難之際顯得居然格外鎮定,有大氣魄。
“太子殿下哪里話,未能援護陛下和殿下,使鑾駕蒙塵,已是我等的過失。”
白明修淡淡地搖頭道:“這全天下,本宮能質疑任何人的忠心,唯獨不會質疑晉王。如果沒有晉王,恐怕這大明早就煙消云散了。”
李嗣興聽白明修如此高地贊譽他的父親,也是不由挺起胸膛,與有榮焉,他道:“為大明盡忠至死!”
白明修此時問:“晉王的兵馬據此還有多遠?”
李嗣興道:“父王命我帶輕騎前來接應,他領大隊人馬跟上,還有半日路程,就能夠趕到此間。”
白明修點點頭,說道:“甚好,鞏昌王那邊通知到了沒有?”
“這個末將便不知了。”
白明修微微沉吟,說道:“雖然兵力不多,但也足夠了,緬軍雖號稱幾十萬,但實際也就兩三萬戰兵,而且分屬于各個不同部族土司,根本無法使出全力,戰力也不堪一擊。等晉王兵馬一到,我們直接進軍,突襲追擊我們的緬軍,再殺入阿瓦,殺莽白,奪緬甸。”
李嗣興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時刻這位太子殿下居然想的還是反擊緬軍,進占緬甸首都。他張了張嘴想要反對,但是卻發現自己居然懾于這個十四歲少年身上強大的自信,說不出什么反對的話來了。
李嗣興自然不會知道,白明修早就有摧毀緬軍的打算。倒不是為了給咒水之難罹難的大明臣子報仇,而是希望在緬甸獲得一個有利的防守姿態。
永歷被緬王劫持之后,李定國和白文選多次發兵想要攻打緬甸,雖然幾次戰斗都獲得勝利,但無法竟全功。這里面有熱帶叢林瘴癘和水土不服的作用,也有緬甸多次利用復雜的水系和地形摧毀明軍的浮橋和渡江船舶,從而讓明軍望河興嘆的原因。
吳三桂很快就會攻過來,如果明軍能夠占據阿瓦,并且利用緬甸周遭的環境布設自己的陷阱防線,那么明軍很有可能在此以少勝多,穩定南明小朝廷在緬甸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