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的明軍士兵刺刀亮了出來,清軍八旗士兵們還覺得自己勝利在望了,可是接下來他們面對的卻是動作簡單但刺刀的刺刀刺殺技術。
槍刺更長,明軍士兵直接突刺,偶有清軍揮刀襲來,明軍步兵就是磕開格擋,然后再次。由于明軍形成著一個非常密集的陣型,并且互相之間帶有配合,清軍勇武無比的八旗兵居然發現,自己在白刃戰上居然完全沒辦法撼動明軍。
“殺啊,殺啊!”伊爾德奮力地想要帶領八旗軍殺出一條血路,將明軍徹底擊潰,只是他做不到了。
明軍位于兩翼的騎兵也動了,清軍也留了后續部隊防備明軍的騎兵,但是明軍騎兵直接跑起來,迂回到了清軍的后路,開始從側面和后方對清軍發動了沖鋒。
當然對清軍更大的麻煩是,一直留在后面沒有進入戰場的明軍支援部隊也到了。這場戰斗確實是一場伏擊戰,只不過侯曉群選擇的方式是在正面牽制清軍,然后再投入新的戰力,如添油一樣將清軍毀滅。
明軍的生力軍實際上是藩軍和土司軍隊,相比已經逐漸有紀律嚴明模樣、戰力還算有保證的大明復**,這些軍隊就不夠看了。藩軍最起碼還是有明軍在帶一帶,盡管成員主要是緬甸人,但也能算是一支軍隊,土司軍就基本各行其是了。不過在戰場上,他們還是能夠一用的。
也許八旗軍的戰力是比藩軍和土司軍更強的,可是他們已經被復**打得士氣衰落、軍心動搖,甚至產生了退卻之心,當數千藩軍和土司軍隊上了戰場,整個軍力的對比出現扭轉后,八旗兵也終于熬不住了。
卓羅的包衣們拼死護衛著他們的主子,一名忠心的奴才滿臉是血地勸諫道:“都統大人,咱們真的殺不下去,明軍勢大,我們宜先鳴金收兵,再做打算啊。咱們這里的可都是旗里的好漢啊,不能全被折這兒。”
卓羅雖然殺紅了眼,但實際上他一個明兵都沒殺到,反倒是他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八旗子弟被明軍殺死。那些明軍原本都是他看也看不上的弱雞,可是他們端著槍刺的手,卻沒有任何動搖。反倒是被他認為強悍無匹的八旗兵丁,一個個倒在他們的子彈和刺刀之下。
“退!”卓羅知道已經不能遲疑了,他不是沒有吃過敗仗的,當年在關外的時候,他也經常遇到困難的仗,只是入關時間久了,他自然而然地加深了自己錯誤的觀念——滿洲人比漢人強悍,只要滿洲兵馬一出手,勝利唾手可得。
當一眾包衣和護衛簇擁著卓羅要離去的時候,好死不死的一顆子彈穿過了人群直接打中了卓羅的后背。
“大人!”
卓羅一臉難以置信和悔恨,他的視線模糊,然后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