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曾經在四川戰斗過多年,如今重入四川作戰,也是心緒萬千。
“四川天府之國、沃野千里,歷代都是王霸之基,然而臣隨殿下一路行來,卻百里不見炊煙,大好良田拋荒,真是于心不忍,還希望殿下平定巴蜀之后,能夠與民生息,恢復此地魚米之鄉的景觀。”李定國嘆道。
白明修點了點頭,如今的四川真心不是什么成就一方霸業的好版圖,他們所行之處都是大片大片的無人區,白明修在穿越前可是來過這一帶的,那都是農業鼎盛、人煙稠密的地方。可就是這樣的適宜發展的地方,沒有人便什么都沒有,梯田已經長成了野山,走獸飛禽行走,一些村落破敗不堪,甚至走進去連一戶活人都沒有,一些院落里還能看到白骨。
白明修知道歷史上為了緩解四川的問題,清廷曾經搞過湖廣填四川的運動。白明修原本考慮如果他問鼎中原,怎么也得走出去,讓更多華人殖民世界,可現在看看,老祖宗的土地都荒蕪了,實在羞愧。
所以四川現在還真的不是一個特別適宜用兵的地方,對明清雙方都是如此。李國英入四川之后,花了非常大的精力恢復地方生產,甚至派軍隊進行屯田墾殖,就是為了養活清軍。當年南明蜀王劉文秀入四川也是干差不多的事情,穿過川南這邊大片的無人區,根本得不到任何補給,在這個時代軍隊們基本上都是靠就地征發糧食的,沒有民戶就等于斷糧。
好在白明修自己就是個行走著的糧庫,他能為七萬人馬提供一整年的糧食都沒有問題。
“四川現在也就四五十萬人口了,成都人口甚至都不足十萬。在這塊土地上想要維持一支大編制的軍隊還是有些難度的。”
白明修是個發散思維特別強的人,他考慮李定國要坐鎮西南主持大局,至少在這周邊維持兩個師的兵力。南明的糧食問題其實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看鄭成功起兵以來就因為糧草而發愁許多年,攻占臺灣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屯田,就能知道如果不是白明修開著金手指能帶來糧食,南明軍隊早就支撐不住了。
“除了安撫流民在四川墾殖生產,看來還是得推動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及新的農業技術啊,怎么著也要在四川蓋一座像樣的化肥廠,順帶著我囤的良種也得拿過來,這個時候怎么也得學學康乾的‘地瓜盛世’,在這里多多種植一些馬鈴薯和紅薯了。”
“遴選剩下的一批清軍俘虜,可以直接解散他們,放到各地的合作社去耕地。另外夔東十三家那邊也是好些人口吧,除了少數比較精銳和有意愿當大明復**的,其余的也都直接拉到成都平原這邊,編成民戶吧。”
白明修晃了晃腦袋,把這些雜七雜八的要緊事放在一邊,現在他的首要任務還是會同李定國擊敗清軍。
“偵察回報,李國英所部現在是兩路大縱隊,正從東北向西南行進。”馬走日負責的錦衣衛現在很多都在進行戰場偵察的工作,由于相行田訓練得不錯,這些人白明修用得還十分得力。
“甚好,晉王,我領騎二師從側翼抄截清軍,你再命騎一師從另一翼動手,你則帶領大軍于正面發起沖擊,此戰貴在神速,只要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必然馬到功成!”白明修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