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要塞中的洛讬此時心情是十分緊張的,他知道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封封“奇策”呈交給朝廷,聲稱有辦法對付大明復**,但大部分都只是癡人說夢、嘩眾取寵。明軍歷次對清軍的戰斗,基本以殲滅乃至全殲為結局,特別是韃子,能夠逃回去的很少,一般的士兵帶回去的情報都是碎片化的,所以導致清廷其實這么久來都沒有拼湊出一副大明復**戰斗的全貌。
自然,白明修帶領下的大明復**其實打法也是很多元的。
可仍舊有幾個標簽是滿清格外重視的,其一是火力,其二是運動力。明軍槍炮犀利,尤其是重機槍等武器,簡直可怕。所以清軍統一思想,堅決不能形成一個密集的方陣作戰。滿清還對明軍快到讓人崩潰的行動力印象深刻,強行軍的速度、部隊機動的能力,都讓滿清往往還沒意識到,明軍就已經撲上來了。
最新的清軍“軍事學術成果”,大概就是洛讬現在安排的這個進攻方法了:分為幾十股隊伍,士兵們推著厚重的新式盾車,舉著近乎一人高的大盾,緩慢地前進。另一面,則是由同樣四十人為一隊的騎兵,也分為多路,進行沖擊,目的是掩護清軍的“重甲車步兵”前進。
李萬看懂了清軍的打算,也是笑了起來:“這手段,倒也算是新穎別致了。”
很快,團部就向各連隊下發了命令,這應對談不上什么精妙,明軍立即從縱隊行軍轉分割并進,將清軍各個擊破。
明軍的陸軍戰術,基本上是在炮火支援下的靈活機動的散兵線戰術和班組戰術。團級火力就是18門75mm步兵炮,清軍的盾車可能勉強能夠擋一下步兵子彈,但是對付炮彈一定就不成了。
明軍炮火一響起來,高寧就帶著自己的連隊也開始了進攻。完全沒有站定設立防線的做法,明軍就是典型的以攻對攻。
明軍對于重機槍的重視是非常大的,每個連隊都設有武器排,下設兩個機槍班,共四挺重機槍,這個火力簡直就是豪華了。
“機槍班,優先打掉敵軍的騎兵。”
高寧深知,雖然清軍派出的騎兵不多,但是讓騎兵在戰場上橫沖直撞,對于他們這些步兵的威脅就太大了。顯然其他的連長們的考慮也都是類似,他們優先進攻的對象就是敵方的幾個騎兵隊。
機槍一掃起來,騎兵隊就遭了秧,盡管他們努力地想要調整方向,躲避著明軍的火力,但是明軍火力就是超標配置,些許騎兵他們完全不放在眼中。甚至步兵們也直接朝著他們投擲手榴彈,手榴彈的爆炸效果堪比小炮,炸在馬隊中,直接人仰馬翻。
而步兵炮在攻擊那些似乎解鎖了“復合裝甲”奧義的盾車時,也是游刃有余。清軍的盾車是新造的,為了抵擋明軍明顯威力很大的槍彈,清軍也是絞盡腦汁,這盾車的正面底層是附了一層生鐵,并不算厚,外面則是用布袋蒙了沙子,厚厚的一層,用來阻止彈丸,甚至在外層,還是怕不保險又使用了竹篾、棉片,增加對彈丸的制止力。這樣的盾車,在面對普通的步槍子彈的時候,還真的有一定的阻擋效果,碰上重機槍彈,就得看命。
不過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十分的重,需要八名清軍士兵在后面推,還行進得很慢。其他的士兵就躲在盾車的后面,以防被命中。
不過,有個東西叫做曲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