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繁華熱鬧,往來行人和馬車紛繁,人們的臉上皆洋溢著喜悅振奮的情緒。
顧炎武坐著一輛馬車,從車窗往外看,對車內的同僚莫子平說道:“上海的氣象果然跟應天還是不同啊,很難想象這里只是一座新城,卻已是如此袂接肩摩。明明都是江南之地,但似乎上海這邊的人接受新鮮事物便要快很多啊,應天的街頭可沒有那么多自行車和三輪車。”
自行車可以說是生產難度沒那么大,又非常實用的一件工業品了,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意味著日常通勤的速度提高。所以,上海自行車廠投產之后,很快人們便發現了自行車的魅力,從公署中的干員,到尋常工廠的工人,大家都愿意花二兩銀子,買上這么一輛算是大件耐用品的交通工具。
而街頭的腳夫之前幾個月還是拉人力車,后來發現有了三輪車這樣一件神器,不僅能拉的東西多了,而且也沒那么累了,于是人力車幾乎是光速地被蹬三輪車的給淘汰掉了。
顧炎武此次來到上海,是為了開會的。理政院交通部有意開展京滬鐵路的建設,應天作為中間的重要一站,顧炎武也不能怠慢。
就在這個時候,顧炎武看到路邊的報亭人潮涌動,莫子平來了興致,猜測道:“莫不是捷報傳來?”
顧炎武也是心中一振,吩咐車夫停車,下車買報。
車夫根本不從馬車上跳下來,扯著嗓子就喊:“你們都讓一讓,給我們家大人先買。”
剛才還擠著排隊的市民們有些遲疑,也有些害怕,但是臉上更多是不滿。倒是那個報攤的老板翻了個白眼,用一口吳語叫罵道:“什么大人喲,不知道是從哪個犄角旮旯上來的,我這報攤雖小,日常連理政院一二品的大員都見過,人家買報也都是要排隊的,你家大人是幾品啊,吃不吃得都察院的參劾?”
車夫本來就是個小人物,是應天府某個公務員家里的親戚,推薦過來找個營生。車夫覺得自己是給應天府尹駕車,相當有派頭,卻沒想到如今世道都變了。
顧炎武本意也是讓車夫排隊,卻沒想到給報攤老板夾槍帶棒地給懟了。關鍵是人家懟得還有理,現在各公署都嚴格抓紀律,特別是要求各級公務員不擺排場不耍官威,而且大人這類尊卑明顯的用語,都以職位或者同志來替換。
顧炎武只得親自下了馬車,整了整衣服跟在人群中排隊。大家多看了他幾眼,也就不管了。顧炎武對此也覺得有些驚奇,心道:“看起來上海果然不同,這邊約束官吏嚴格,小民們已經不怕官吏了,只作尋常人。太子殿下要求大明官員做彎得下腰、陪得了笑臉的服務于民的官員,以民為本,只是想不到,沒多久時間便有些效果了。”
顧炎武問排隊的市民道:“這位,勞煩問一下,是否是北方傳來了捷報,大家才如此興沖沖的買報。”
那市民道:“那是自然,說是太子監國殿下已經入順天府,狗韃子的小皇帝被斬,咱們大明算是徹底打贏了!”
顧炎武大為激動,甚至當場流下眼淚來:“二十載喪亂,今日算是終結了!國之大幸,國之大幸啊!”
只是他本人卻沒那么幸運了,到他排上的時候,報攤老板兩手一攤:“抱歉,今日的報售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