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一萬多明軍入朝,朝廷肯定是希望一舉擺平朝鮮的局勢的。朝鮮內部對于接納大明宣撫司是有分歧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叛亂,陛下的決心向來堅定,是一定要直接治理朝鮮的。”高寧說了點政治的話題。
李萬倒是對這些事情并不感興趣,他道:“要我說,直接將朝鮮劃省便好了,就跟交趾那樣。”
高寧白他一眼,說道:“交趾以前便是大明的布政使司,現在是恢復。而且交趾接鄰兩廣,往來密切,交趾省也獲得了大量的朝廷財政挹注,開發農業,采掘煤礦和發展海貿,其情勢比朝鮮好得多。朝鮮如今經濟凋敝,而且與大明接壤是接的同樣沒有多少經濟活動的遼東,朝廷必然是不希望直接給朝鮮進行什么大的投入的。”
李萬笑道:“朝堂上的老爺們,算計忒多。”
他們的部隊很快便越過了鴨綠江,經臨朝鮮官道,便接觸了朝鮮軍隊。要塞之上的朝鮮官兵,用雙筒望遠鏡就能從城下瞧個大概,一個個面黃肌瘦的模樣,也沒有什么精神。
看著大明軍隊打的旗幟,朝軍的將領倒是驚奇。
“不知王師因何入朝?”關上朝將發問。
高寧在城下道:“兀那朝鮮的兵將,難道不知你國崔顯東叛亂,已經圍困我大明使團,此乃我大明奇恥大辱,光復皇帝陛下命我等入朝作戰,剪平叛逆,還朝鮮和平,汝等速速開關,否則即視為同叛軍為伍,與大明天朝為敵。”
那朝鮮將領一聽,立即便慫了,關下大明部隊看上去軍容鼎盛,他不敢造次,立即打開城門,迎接高寧等人入關。
明軍進入關口之后,簡單打了個招呼就馬不停蹄地前往漢城,不過這處關口直接被駐屯軍團的一部給接管了,朝鮮將領也不敢阻攔。
大明大部隊行軍,朝鮮的小民們看到如此一支軍隊都十分驚愕,待看清大明的旗幟之后,居然還有不少人流下眼淚。明軍在大路上走,便有百姓在路邊跪下,向大明的旗幟磕頭。
李萬看了這一幕,說道:“沒想到,這朝鮮百姓對我大明居然孺慕至此。”
高寧卻說了一句大實話:“文化上中華千百年來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朝鮮、交趾、日本等國,無不以形肖中華而為榮。不過這等小國也不是傻子,他們有自己的野心和利益,當中華勢弱的時候,他們也想要占我們的便宜。比如這朝鮮,便以高句麗的后人自居,對于我遼東之土常有覬覦。”
李萬點頭道:“所以陛下的路子是很對的啊,對待這些小國,就當恩威并施。僅以寬宏懷柔之策,反而長了他們的驕縱;僅示強又失之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