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將忙問是何人。
高歧鳳道:“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
“史公?”
胡尚友愣了下,旋即眉頭微皺。
崇禎八年,總理侍郎盧象升大舉攻打農民軍時,史可法遷為右參議負責鎮守池州、太平兩地,后改封副使監江北軍隊。其時他胡副將還是游擊,在史可法指揮下追擊過潛山天堂寨的農民軍,二人打過一陣交道,但是互相觀感怕都是極差。
“當年我得罪過史可法,他現為南京兵部尚書,位高權重,怕是不會答應讓我去揚州。”胡尚友擔心道。
李棲鳳心里也沒譜,他甘肅兵軍紀真是不太好,想來那位史尚書也耳聞過。
不想高歧鳳卻輕笑一聲,肯定道:“別人或許不能,但若咱家開口,他史可法一定不會拒絕。”
高歧鳳如此篤定原因就在于當年史可法的恩師左光斗被下詔獄后,他偷偷讓史可法入詔獄見了左光斗一面。
后來魏忠賢編《三朝要典》時,定“移宮案”以楊漣、左光斗為罪首,準備開棺戮尸,又是他高歧鳳向魏忠賢勸解這才幸免。
史可法能有今日之地位,全靠他那死去的老師左光斗,故而高歧鳳于左光斗生前生后都有大恩,史可法可以不賣任何人面子,也必須給他高公公情面,否則,于他史可法名聲便是大壞。
事實也的確如此,收到高歧鳳的信后,史可法并沒有遲疑,當下就給揚州的史德威和知府譚文道寫信讓他們接納李棲鳳和胡尚友二部,又命李棲鳳部駐防瓜州,叫胡尚友部駐防儀征。
早已帶兵往揚州和鳳陽接壤天長縣逃的李、胡二將收到喜訊后,自是帶著萬分激動和感恩之心進了揚州境。
追擊不果的黃得功在聽說是南京兵部下的公文調李、胡入揚州駐防后,也只得無奈收兵。半道接到淮安十萬火急求援,顧不得耽擱,立時率所部數千騎兵星夜趕往淮安平亂。
揚州知府譚文道奉史可法之命來到李、胡二人軍中,與他們商議駐防地及錢糧供應情況時,史德威派人快馬過來報訊說是淮安河工造反,高郵、寶應二縣州叫賊人所困。
李棲鳳和胡尚友沒興趣去淮安平亂,他們只關心揚州能給他們多少錢糧。
又是高歧鳳勸說,說什么他們剛來揚州需得表現給淮揚官場和南都那邊看,再說不過是河工農夫造反,又不是中原闖賊南下有何好慮。不若主動與揚州府說他二將愿意前往協助淮揚官軍平亂。
“夫為長久計,若于平亂之中立下一二功勞,何愁此后揚州克扣于我等?”高歧鳳意味深長道。
李、胡二將一聽有理,當下不勞譚知府請求,主動提出帶本部兵平亂。
譚知府這邊自是大喜,于是三家合計近萬兵馬浩浩蕩蕩向北開進,前后隊伍延綿足有二十里。
這一切,正在往揚州方向進軍的淮軍一無所知。
陸四甚至已經密令寶應沈瞎子和左潘安等人,萬一史德威沒有出城,淮軍入揚州近郊后,他們可帶本隊人就地取糧。
內中深意,自是不必陸四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