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援軍由誰統領,史可法和徐弘基卻爭執起來。
史可法意由前遼東總兵、提督大教場的劉肇基統領,魏國公卻意由副總兵張天祿統領。
這個張天祿和其弟張天福最初是以義勇從軍,在陜西巡撫中軍任旗牌官,后在臨洮總兵曹變蛟部為參將。兩年前一直在瓜州駐屯,去年才改任鎮江副總兵。
眼看史可法和魏國公爭個不休,韓贊周忙從中做了協調,意將援軍分為兩路,一路由劉肇基指揮,轄三大營和內外守備操江水兵,計7000余人。
另一路由鎮江副總兵張天祿指揮,除其本部4000兵外,再節制由鳳陽方面抽調過來的兵馬。
二將各領一軍,張天祿部直接由鄭鴻魁部水師運過長江支援揚州;劉肇基部經浦口至天長,會合鳳陽援軍自揚州西北會援。
“也好,就如此辦。”
魏國公徐弘基實不想再與史可法爭,便同意了韓贊周這個提議。史可法一想雖兵分兩路,但劉肇基可借此節制鳳陽兵馬,當下也點頭同意。
先不說鎮江張天祿兄弟如何,且說這南都三大營,總計出兵5000,卻有隨軍馬騾510頭,騎兵240人,輜重車夫830人,隨軍雜役400余。計裝備鳥銃1500桿,三眼銃120桿,虎蹲炮30門,大桿子銃100余支。
除此之外,還有廂車數十輛,弓箭撒袋470副、大弩206張、長槍、長刀、長斧780件、火箭上萬枝。盔甲方面更是有鐵甲100多付、棉甲900付、紙甲500余付。
可謂是兵甲犀利,人強馬壯。
如此用心,自是魏國公徐弘基親自督促,并事關南都安危所致。
只是,這南都三大營從接到軍令到正式開撥,前后竟用四天,大年初九才從中華門出發。
這還是魏國公徐弘基親自在三大營坐鎮督促的結果!
...........
儀征城下,陸四一邊讓人勸降躲在城內的四川達州副將胡尚友,一邊將剛剛收到的消息隨手疊起放進懷,對身邊的謝金生道:“南都出兵了,看來我們要打一次反圍剿戰斗才行。”
消息是前幾天偷偷渡江的高武使人送回來的,淮軍占領揚州最大的威脅就是江對面的南京和鎮江,陸四不可能不派人渡江打聽消息。
高武帶了一支只有九個人的精干小隊化裝渡江,一支在鎮江,一支前往南京,除了商販的偽裝外,高武他們還帶了幾千兩銀子,只為能夠用這些銀子開道。
這年頭有錢就能買得鬼推磨。
“什么反圍剿?”
謝金生不是太明白陸四兄弟說的什么意思,陸四笑了笑,正準備告知實情,城內突然吊下一人來,然后被人帶到陸四面前。
“這個...”
來人頗是緊張,“敢問貴軍真是大順軍?”
陸四朝一側兩天前剛剛從河南回來的高武一指:“告訴他,我們是不是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