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認為淮陰侯疑他左懋泰對大順不忠。
“左侍郎不必解釋,我大順軍政官吏前明舊官占了多數,陛下都不曾相疑,本侯又豈會多心。不過,你那個堂弟不錯,若能為我大順所用,實是陛下幸事。”
陸四說完示意呂、左二人落座,此后便未再提及左懋第之事,只是詢問左懋泰李自成離京西走的一些情況,之后就北上事項詢問呂弼周的意思。
呂弼周稱自是奉旨北上,但如何個北上法,還需和定南侯商議。
“那就碰個面吧,陛下詔我三家北上,總不能有人不去。”
陸四請呂弼周入城轉告董學禮,三方就在城外舉行北上事項的詳細軍議。
呂弼周頗具大局觀,進城后做了大量工作,終于說服董學禮出城參加三方會談。
結果這次的三方會談,陸四一反小袁莊表現出的“謙虛”和“恭讓”,態度極其強硬,根本不給董學禮拖延時間,只說兩天后三方便出兵北上,絕不能讓滿州人占河南空虛占領。
“定南侯不會同那劉澤清一樣抗旨不遵吧?”
陸四話中的威脅意味毫不掩飾。
董學禮訕訕無語,他雖畏懼滿州人,但上有李自成的旨意,下有淮軍的虎視眈眈,局面容不得他不北上。
最終,董學禮同意北上。
根據陸四的部署,呂弼周部、董學禮部由徐州出發進入河南汝寧府,北上開封,接管洛陽等地,就地鎮壓反叛官紳,收降納叛,建立關洛防線。
董學禮表示他的兵馬只一萬余人,難以同時駐扎這么多地方。陸四表示淮軍可出一支兵馬協助董、呂于河南布防。
這支兵馬就是淮軍剛剛組建的第五鎮,鎮帥張國柱,全鎮官兵一萬兩千余人。
為了不給董學禮任何磨蹭機會,陸四除給予董、呂二部約六千石糧食接濟外,還各贈一千頭騾(驢、馱馬)。
淮軍這邊則由陸四親自率領自徐州、海州進入山東境內,由運河進軍至東昌府,占領濟南、青州、德州、濟寧等地。
軍力除徐州第一鎮、海州第二鎮外,另有鐵甲衛、旗牌隊、騎兵,共計步騎近四萬眾。
董學禮一聽淮軍這邊主力進山東,不由腹誹,認為陸四有避敵之嫌。因為滿州人真要南下,首當其沖肯定是河南,而非山東。
呂弼周看出董學禮心中所想,說道:“我以為滿州人若南下,怕是多半沿運河走,淮陰侯率主力進山東與滿州遭遇的機率要多于我們。”
聞言,董學禮未再說什么。
陸四瞥了董一眼,也沒有說什么。
董學禮歷史上是主動降清,但當時其若不降清,便要遭到北清南明的雙線夾擊,現在南線無敵,是不是還降清就多了一層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