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永馥、趙忠義他們看著地上那具已經噴不出血的辮子兵尸體后,均是松了口氣,同時一個個心悸,這要是都督出了事,他們就是殺再多的辮子兵都沒用了。
陸四卻如無事人般,撣了撣身上的灰塵,輕步來到王鰲永面前。
總督大人如石像般站在那里,臉上除了驚恐還是驚恐,愣是一動不動。
讓人意外的是,繼“詐尸”的的漢軍辮子兵,又一個頭鐵的站了出來。
此人是隨王鰲永南下對河南衛輝等地招撫的原明朝戶部主事潘臣,按理事情已經發展至此,他不求饒命也最好是保持沉默,這樣怎么也能撿條命。
可這位潘主事卻不知吃了什么錯藥,竟是鋌身而出指著邊上的柏永馥罵道:“卑鄙小人,竟敢詐降,害我官兵,大清絕不會放過你!”
柏永馥一怔,沒想這個文官如此有膽,正欲嚇他一番,一把長刀卻向潘臣脖子砍去。
“噗哧”一聲,潘臣的頭顱滾落到石化的王鰲永面前。
晃了兩晃,定住。
雙眼圓鼓,還有靈光,甚至眼珠左右動了動。
無頭尸上的鮮血直濺房梁。
齊寶隨手拭刀,身為都督親隨的他絕不能讓剛才危險的一幕再次重演。
防患于未然,錯不了。
陸四看了眼便轉過頭去,視線落在了大清第一任山東總督臉上。
這是個能干事的人。
第一眼看到王鰲永時,陸四就很欣賞,因此想王能幡然悔悟為他所用,這樣讓大清的山東總督轉過來再去招降那幫降清的官紳,應該是極有趣的事。
而且,政治意義極大。
即使這個王鰲永的總督含金量不高,他也是滿洲入關以來任命的第一個總督重臣。
念及于此,便和聲說道:“你從前是明臣,難道不知滿洲殘暴,何以助紂為虐,甘愿剃發使祖宗蒙羞?...”
不想話還沒說完,明明怕的要死的王鰲永竟然破口大罵起來。
罵的很斯文,也很難聽。
“你這般罵咱,難道真想做那滿洲人的大忠臣不成?”
陸四詫異,以他識人的眼光,這位總督大人沒道理如此鐵骨錚錚,真要氣節無雙,他應該是跟崇禎去殉了明朝才是,怎的就成了滿洲人南下的急先鋒了。
而且,王的好學生朱廷翰交待過,王在北京還降過順,拷餉那會交了五千兩銀子才混過關的。
這么一來,更沒道理突然打雞血就大義凜然,變成傲骨鐵心般寧死不屈的英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