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清軍入關,在京畿同北直一帶又擄數十萬人為奴,并將關外的大量漢奴往關內遷移,欲以這些人口充實京畿,為滿洲征服中國提供源源不斷的錢糧支撐。
這一決策是英明的,因為八旗兵不事生產,專伺征伐,如此就需要數以百萬計的漢民為他們種地,提供戰爭所需的一切物資。
大規模圈地便是服務于此。
同樣,大量漢奴往關內遷移時,也出現大逃亡。
去年十一月,戶部奏報:“只此數月之間,逃人已達十萬之眾。”
旗下奴仆的大批逃亡直接影響到滿洲各級人等的生計,多爾袞為維護清廷統治,嚴厲推行“緝捕逃人法”,嚴重禁止任何人等私藏逃人,一旦發現便以窩奴罪論處。
去年十二月,諭“有為投充、逃人牽連二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本不許封進。”
隨著局勢對清廷越來越不利,緝捕逃人的力度便更嚴苛。
只是,已經率大軍行至涿州的多爾袞怎么也不會想到,在他的后方良鄉縣,大清懷順王耿仲明的軍營外卻跪了上千名逃人。
良鄉縣是順天府的直轄縣,位處保定同北京的交通官道之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多爾袞率軍南征后,良鄉便成了一處極為重要的物資轉運地。
而懷順王耿仲明的軍營就在良鄉縣城以南二十里的李家莊。
之所以耿部反而落在大軍后面,原因就是耿部攜帶大量火炮,運送速度不快。
多爾袞急于率軍趕到保定同順賊西路軍野戰一決高下,自是等不得炮車慢慢往前拉。
耿仲明是在吃晚飯時從部將梅勒章京陳紹宗那里得知營外跪了上千逃人。
這位懷順王當時便吃不下飯,叫陳紹宗同他趕緊到營門處察看。
到地方一看,果然上千名逃人聚集在外面,向著營內的耿部軍士哀求能夠收容他們。
聽口音,好多都是山東人。
“王爺,怎么辦?收還是不收?”
梅勒章京陳紹宗有些為難,若只幾十或上百逃人,收了就收了,可外面足有上千人,要是收下的話動靜實在太大,滿洲人那里知道后一定會追究的。
耿仲明也是頭疼,他的兵馬被整編為漢軍正黃旗,所以他既是懷順王也是漢軍正黃旗主。
對逃人,可能也是漢人的原因,耿仲明對這些可憐人是十分同情的。幾年前還在關外時他就大量藏匿逃人,或留在軍中編為兵丁,或叫人用船將他們偷偷送到山東。有被八旗兵抓去處決的逃人尸體被拋在荒野,耿仲明知道后也叫人為這些可憐人收尸,并設置祭祀。
因此,在一些滿洲人及忠于清廷的漢軍將領眼中,這位懷順王對大清不夠忠誠,還心念故明。
故而耿仲明部出征時從來沒有單獨行動過,都是同恭順王孔有德的兵馬在一起,要么就隨滿八旗行動。
關于藏匿逃人的事,耿仲明的部將甲喇額真石明雄就向清廷揭發此事,當時清太宗皇太極正領軍在松山與明軍對陣,擔心處罰耿仲明會激起漢軍正黃旗作亂,所以只罰了耿仲明一千兩銀子。
耿仲明也不是善茬,隨后就設計誅殺了石明雄和另一個甲喇額真宋國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