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事,包括山西那邊,陸四交給李過同孟喬芳。
對李過這位大舅子的觀感,陸四覺得如果李自成沒死,大順也沒亡,這位大順皇權唯一繼承人多半會登基為帝,將來謚號或許會是一個“仁宗”。
宋仁宗、明仁宗、順仁宗。
守成有余,待人寬厚,遇事忍讓是李過身上的“標簽”,這種性格于守成之君是極好的,易于安定朝堂,團結文武,但于眼下中國危亡的國難局面,此性格卻是萬萬要不得的。
李過率二十萬順軍歸順明朝,結果戰斗力最強的忠貞營被何騰蛟一個無能文官活活坑廢,縱橫天下十幾年的順軍大將們被人玩弄于股掌,李過本人也戰死于錦州,關鍵原因就是李過為了聯合明朝放棄了忠貞營的獨立性,甚至連軍事上的指揮權也拱手交出。
這叫什么,叫委屈求全!
李過以為這樣可以證明忠貞營對明朝的忠心,換來明朝的真心對待,卻不知以何騰蛟為首的南明文官骨子里就不信任他們這幫“流賊”,變著法的坑害他們,最終使得力量優于大西軍的大順軍成了抗清斗爭的“配角”,漸漸淡出歷史舞臺,最后給后人留下一段唏噓的歷史。
說白了,李過仁義是仁義,但缺乏一種為統帥者獨有的氣質,即不能果斷,遇事也多無定策,或者說心不夠狠。
所以,陸四名義上是讓李過以興國公、征西將軍留守西安,但實際留守軍政事項多是由陜西總督孟喬芳負責。
不是陸四信不過李過,恰恰就是因為太信得過,因此才不能讓這位大舅子自我發揮。
那樣的話,以李過對大西軍的“情感”,恐怕真的能坐視西軍成為繼滿清之后大順又一強敵。
畢竟,西軍與順軍源出同門,兩家也曾經在崇禎年間有過并肩戰斗的友誼,甚至可以說沒有張獻忠就沒有李自成,現在陸四再一次促成順、西合作抗清,于李過而言恐怕更多的是看“合作”,而不會去想滿清敗亡之后北方的局面會向何處發展。
這個思想顯然是要不得的,幾乎可以百分百斷定,一旦滿清覆亡,那位八大王張獻忠一定會躍躍欲試,再同闖王試比高。
陸四不會主動撕毀同大西方面合作抗清的協定,但他也不可能毫無防備。
八大王張獻忠倒是不足為慮,可那孫可望卻是人中龍鳳,小看不得。
此人,陸四前世南明史學家無論屁股坐在哪方面的,可是一致公認其是當時唯一能擊敗滿清挽救中國的奇材。
晉王李定國、國姓鄭成公、兵部張煌言、督師文安之、總督連城壁等無一能比。
孟喬芳的意見很好,西軍想要同順軍爭奪北中國的統治權,肯定要渡過黃河東征,那么山西于兩家的重要性就極為突出了。
陸四相信以孟喬芳的能力,一定可以快速將山西納入大順麾中,至于那個姜驤,陸四也相信這位墻頭草大將軍有自知之明。
另外,陸四還讓人給孟喬芳帶了句話,就是要其設法招攬姜驤麾下一下個叫王輔臣的將領。
現在王輔臣是不是叫王輔臣,陸四也不確定,不過這家伙的外號“馬鷂子”肯定是錯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