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被逼得沒有辦法,便準備過兩天就給孫武進以護駕迎立之功封伯。
封伯之前,卻是要按常例請示孫二爺怎么處理淮西的事。
聽皇帝將馬士英和史可法的上書都念了一遍后,孫武進嘿的一聲便道:“陛下糊涂了不是,我江北兵來,陛下不失王公富貴,闔家幸福,縱是宗廟孝陵都可保全,可那左逆來了,陛下難道要以死殉國不成?”
弘光一聽有理,遂頒詔史可法:“左逆一日未平,閣部一日須料理,不可分心旁務。”
史可法接到詔書后大失所望,在銅陵城外長江邊南面八拜,慟哭而返,卻是內心深為皇帝不知國家大敵是誰而感痛心。
幕中有一個徐州沛縣文人閻爾梅,此人勸史可法此時要么與馬士英修好,共同對付左逆,待平定湖廣之后挾大功回京壓制朝堂異議分子。要么就不要管旨意直接回南都,說什么以史公之其威望天下人皆從。且朝臣大多為東林黨人,皇帝縱是不悅亦不能再叫史可法出外。
也就是勸史可法趕緊回京將“中央”牢牢掌握在手中,這樣不管做什么才不會被人指手劃腳。
史可法卻是一不肯和馬士英修好,二不肯擅回南都,只在那對幕僚說要尋個上策。
什么上策?
反正幾日下來,也沒什么好定策。
每日最多就是在幕僚面前唉聲嘆氣。
不少追隨史可法許久的幕僚見史公如此都是灰心,皆言公懼無膽,難成大事,遂各自散去。
八月,傳來李自成被殺,清軍占據荊襄之事。
銅陵全城軍民彈冠相慶,史可法更是狂喜萬分,第一時間叫來其弟史可程,讓其馬上執筆代他回復大清攝政王多爾袞。
信曰:“關東大兵,能復我中國,葬我先帝,雪我深怨,救我黎民。前有攝政王使可程謹赍金幣,稍抒微忱。獨念區區一介,未足答高厚萬一.....
可法本念,千言萬語,總欲會師剿闖,以成貴國恤鄰之名。且逆成兇悖,貴國所惡也....”
竟是要決定背著朝廷同清軍議和,然后請大清軍相助先平左逆,再掃淮賊,為酬關東大兵之功,兩國可劃江而治。
這封信經間道發出不過數天,史可法卻又突然派人趕緊追回,原因是湖廣總督何騰蛟送來消息——那關東大兵要亡了!
.........
作者注:對史公閣部之推論描寫,七成基于正史,三成基于其心性。
是否不公,皆小說家言,不必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