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獻忠同李自成生前平輩而交,也稱呼喚弟,但兩人沒有血緣,也沒有八拜過,如此大順陸監國客氣一聲叫楊氏嬸嬸,不客氣也就是個“賊婆娘”。
馬元利、竇名望他們也是巴不得陸監國能納楊皇后,因為楊氏這個大西皇后真的嫁入大順后宮,對他們這些西營降將未必不是“利好”大事。
這要是楊氏肚子爭氣能給尚無子嗣的大順監國誕下長子,將來這位長子肯定要依重西營,屆時西營于大順朝可就是威風八面了。
唯一暴跳如雷破口大罵楊氏不守婦道的是那原西營中軍都督、現為第十一軍鎮帥的王尚禮。
王都督對老萬歲當真是忠心耿耿的很,即便是無奈跟著定北、撫南降了大順,內心對大西總還是有千萬感情的,故而實在接受不了老萬歲尸骨未寒,婆姨便叫老萬歲之死元兇給睡了的。
劉體純若有所思。
高一功插嘴問道:“汪兆齡什么意思?”
賈漢復譏笑道:“汪丞相給監國的信中已自稱罪臣,他還能有什么意思,巴不得監國把那楊氏娶了,好做他的甘肅巡撫。”
“老汪這人還是不錯的,要我說,咱們順西兩家就這位汪丞相最合我的脾氣。”
陸四不是無故冒出這話來,事實上他的前世諸多史料將汪兆齡這個大西中央政權的一把手說的極其不堪,生生給刻畫成奸臣小人,鼓動張獻忠濫殺的奸賊形象。
但實際上,汪兆齡這個舉人才是西營之中最具革命者氣質的領導者。
此人不僅一手幫助張獻忠創立了大西政權,更在施政過程中處處透著“共產主義”的革命斗士形象。
最典型的一點就是汪兆齡主張絕不與地主士紳妥協,哪怕他本人實際就是出身于地主士紳階級,為了徹底消滅地主士紳階級,汪兆齡激進勸說張獻忠開恩科,將川中幾千讀書人處死,以根絕讀書人為地主士紳張目,并為地主士紳效力反對大西政權。
西軍在川中推行過的殺盡地主政策同汪兆齡是斷然脫不了關系的。
中國最早提倡使用簡筆字的也是這位大西汪丞相,原因是汪丞相認為不能再讓地主士紳把持“教化”繼續愚民,欺壓民眾,所以要將“教化”普及到所有人民,使大西朝的所有百姓都能識文斷字。
但是過去的繁體字過于繁瑣,不利百姓學習,因此在汪兆齡的主持下大西朝開始去繁易簡,同時大力推廣白話文運動。
這個運動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大西政權榜文、公告以及軍政相關文報,甚至是六部奏疏都是用白話文敘述,讓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要是哪個官員還咬文嚼字的用八股文形式寫公文,汪丞相是發現一個殺一個。
陸四從前番繳獲的西營諸多策令上,看到許多后世改革的影子,當了解這些策令多是汪兆齡起草,對這位西營一把手當然是刮目相看,因為他的大順也要推行簡化字及白話文。
所以,這才愿意給汪兆齡甘肅巡撫的重任。
大順,也需要汪這種全心全意為百姓的革命者。
將來諸多律法政策的施行,更是需要汪兆齡這種“激進者”去執行,指著那幫降官去干這些在他們固有觀點相悖的政策,估計也就是聽個響,沒啥實際效果。
便同有的皇帝愛用酷吏一樣,酷吏有害,但不能缺少。
“婦女喪夫改嫁乃是尋常之事,任何人都不當阻攔,只是這個楊氏身份特別,其突然提出改嫁監國,我懷疑這背后是不是有人指使?”
劉體純想了半天竟將此事往陰謀上去想。
也不由這位已經內定為國公的劉帥如此想,楊氏一個“小丫頭”怎么就突然有了要嫁大順監國的念頭的?
如果說無人指使,那楊氏可是真有心機了。如果有人指使,那背后性質更惡。
“有人指使也好,無人指使也好,楊氏不過一介婦人,便是真改嫁了監國,難道還能翻了天不成?”
高一功不以為然,對監國外甥女婿道:“臣以為若是能換來西寧、蘭州、寧夏等地的和平,監國可以納楊氏為妃,否則楊氏潛逃出固原,西北之地怕是一兩年不得安寧,到時免不了大軍征剿,勞民傷財。”